2021年10月2日

更換2060S升級到3070顯卡開機無畫面

   問題是升級顯卡更換新顯卡,從華碩2060S升級到EVGA 3070,顯卡的燈效有亮,但顯卡風扇沒轉動,結果開機無畫面?確定是電腦沒有讀到顯卡,螢幕雖然沒有畫面,但是其他散熱風扇燈效有照設定的在跑,有進到桌面,可能的問題是什麼?

顯卡安裝的過程如下:

1. 沒有解除驅動就直接更換顯卡。

2. 懶的插第二路顯卡PCIe電源線,直接一條(單路PCIe電源)插雙8Pin下去導致電源不夠?


你都說有進到桌面了,那麼跟你猜的顯卡安裝過程這二點都無關。

理論上同樣NVIDIA顯卡不用重新安裝顯卡驅動,只是對遊戲沒優化。

先把顯卡電源接正常各個二路PCIe電源,然後主機板BIOS重設定顯示看看。再換回原來的顯卡看會不會有畫面。

謝謝收看

最早桌上型電腦記憶體演進史

  明日黃花的眼淚,網友分享最早桌上型電腦記憶體演進史,最早記憶體接腳不像現在常看到的金手指,是針狀接腳的記憶體,而Pin數為何稱為「針腳」?因為當時記憶體接腳就像電子零件一樣有30根針狀物直接插進主機板,因為不好插拔與容易折斷,才改為現在的金手指樣子。



    當時的記憶體,你記得幾種Pin腳的數量?照片上排由左至右,以針腳數(金手指)來區分依序:

  「由左至右來看」最早的30Pin FPM-DRAM,然後是72Pin EDO-DRAM,586時代168Pin SD-RAM,近代的184Pin DDR-SDRAM▼▼



  另外以記憶體模組技術來區分依序,照片下排中間直立的記憶體,左邊是 SIMM(單面記憶體),右邊是 DIMM(雙面記憶體)▼▼



30Pin FPM-DRAM:最初的個人電腦上不能增加記憶體容量,直插主機板,擴充困難,容量64KB到256KB,頻率與CPU外頻不同是異步記憶體,8088處理器以前的主機板使用。

72 Pin EDO-RAM:在20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後期在電腦中使用的記憶體。與現今常見的雙列直插記憶體模組(DIMM)不同在於SIMM模組兩側觸點是多餘。大多數早期PC主機板(8088處理器)採插座雙列直插(DIP封裝晶片)。隨容量增大用在小機殼主機板和簡化擴充比插八、九個DIP晶片,只要插入一條記憶體模組就能增加容量。

168Pin SDRAM: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是處理器與記憶體時脈同步的鼻祖,執行資料速度快一點。SDRAM廣泛使用,從起初的SDRAM到之後的DDR(或稱DDR1),然後DDR2和DDR3進入大眾化,2015年開始的DDR4,到目前的DDR5。

謝謝收看

2021年9月25日

處理器等硬體過不了Windows11安裝門檻要求,仍可使用Windows11,微軟但書:簽聲明後果自負

   再過兩周微軟就要發布Windows11正式版了,在過去時間裏爭議最多的就是Windows11的硬體相容性,微軟這次設定的門檻很高,很多人無法升級Windows11。

  在硬體相容問題上,包括4GB記憶體、64GB硬碟、UEFI安全啟動要求都沒問題,主要是TPM 2.0及處理器等級要求,其中處理器要求八代Core i及Ryzen 2000系列以後等級,之後微軟放寬了部分七代Core i支持Windows11,但主要局限高階型號,大部分七代Core i處理器依然不相容。

  對達不到硬體要求的電腦,微軟表示可以通過官方Meadia Tool工具自行安裝,但是微軟表示這種安裝方法不能保證穩定,當機次數會比相容設備高52%。

  除了當機更多,在不相容設備上安裝Windows11還另有代價,那就是Windows更新不能用,微軟不會給這類設備提供更新維護。

  以上兩個政策還不夠的話,微軟還推出了另類政策,會彈出提示這台PC沒有達到安裝要求,微軟不建議執行系統升級之類的警告語,也不在廠商的保修範圍,不受支援或者無權獲得更新。

  簡單說,就是微軟雖然不會阻止用戶在不受支援的電腦上安裝Windows11,但是微軟要求用戶簽署免責聲明,對售後、支援服務等內容免責,要求用戶自行承擔後果,以後別找微軟的麻煩。

謝謝收看

微軟增加使用第三方瀏覽器難度:Windows 11上用Chrome最困難

   Windows 11系統你用了嗎?目前Windows 11已經對Dev和Beta管道的Insider人員發送,可用性、穩定度令人刮目相看。

  如同任何Windows作業系統一樣,會有讓人不喜歡的新規矩。Windows 11上發現要用第三方瀏覽器,操作上變得更繁瑣了。

  簡單說,如果第一次設「網頁打開方式」時,沒有將第三方瀏覽器,如Chrome、Firefox、Opera等設為「預設」而且又點選「不再提醒」選項,那就要進入「設定」→「預設程式更改頁面」手動更改預設的瀏覽器。更改時還會跳出視窗提示文字:Edge更快、更安全,請三思。

  另外更重要的,微軟將瀏覽器支援網頁格式(類型),又細分為HTM、HTML、PDF、SHTML、SVG、WEBP、XHT、XHTML、FTP、HTTP和HTTPS等格式,要順暢使用Chrome,每一種網頁格式都要再手動做切換。

  對Windows 11這樣蠻橫的推廣自家Edge做法,包括Chrome、Firefox、Opera、Vivaldi...等瀏覽器團隊人員都出面發表不滿,呼籲微軟能把選擇權交回用戶手裏。 

謝謝收看 

為什麼我的電腦不能跑Windows11?可能還沒開啟TPM 2.0

 


 

  微軟已發布Windows11作業系統,雖然新作業系統的升級與發布不是同時間進行,現在連官方都沒公開預覽版,但之前已有Windows 11開發版流出,不少玩家已經躍躍欲試嚐試Windows11。照常理來說目前能跑Windows10的電腦,要跑Windows 11應該沒問題,而且微軟還準備電腦健康狀況檢查應用【點我下載】中加入了檢查您的PC是否能跑Windows 11的功能,以供玩家確認自己是否需要升級PC硬體。當你運行這軟體的時候,你大概會看到這個畫面。



為什麼我的電腦不能跑Windows11?

  這時候你是不是陷入懷疑?我這台裝了不到一年的電腦,居然無法跑Windows 11?新作業系統Windows 11對硬體要求有這麼高嗎?實際這提示不是說你的PC硬體效能滿足不了Windows11,而是有可能是一個關鍵功能沒啟用,導致當前平台環境無法完全滿足Windows11需求。那麼Windows 11需要什麼功能呢?我們不妨先看一下Windows10與Windows11在硬體需求上有什麼不同?

這是Windows 10的最低配置要求



這是Windows 11的最低配置要求



  對比Windows 10和Windows 11的最低配置要求,可以看到後者雖然在硬體需求比前者高,在今天主流PC面前,這要求肯定不是瓶頸,哪怕是5年前的PC也能輕鬆滿足需求,因此肯定不是效能的因素讓電腦無法安裝Windows 11。那麼會是什麼原因?實際上Windows 11多出來兩個非常特別的要求,一個是要求系統韌體也就是主機板的BIOS支援UEFI啟動,另外一個是要求TPM 2.0。前面的要求好解決,早在10年前PC平台也就是英特爾出Sandy Bridge平台時就已進入UEFI時代並成為主流,而後一個TPM 2.0對很多玩家來說就比較陌生,甚至可能從未接觸過。

TPM 2.0是什麼?

  關於這問題,我們先從TPM說起,TPM也就是可信任平台模組(TPM,Trusted Platform Module),是一項安全密碼處理器的國際標準,通過在設備中內建的專用安全硬體來處理設備中的加密密鑰。TPM的技術規範由可信任計算組織TCG(TCG,Trusted Computing Group的縮寫),目前該組織中的成員,有英特爾、AMD、微軟、戴爾、惠普、IBM、思科、華為、聯想等眾多與PC行業相關廠商。

  TPM主要是利用經過安全驗證的加密密鑰為設備帶來更強的安全性,它是許多安全應用的核心,例如微軟在Windows Server 2008、Windows Vista及以後版本中整合BitLocker功能就需要用到TPM,在使用BitLocker功能的時候,BitLocker會將Windows的硬碟分區進行加密,並將密鑰保存TPM上,由於TPM的特性這個密匙是不會對外暴露的,而且還有專門的加密密匙來保護這個密匙,因此TPM的安全性可以說是很高的。

  TPM在推出之後,TCG組織一直有在持續修訂TPM的相關規範,2011年3月3日發布了TPM 1.2的修訂版,而TPM 2.0則是在2014年4月正式發布,隨後一直有在進行修訂更新,並在2015年6月29日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將其規範標準化為ISO/IEC 11889:2015。

如何確認、啟用TPM 2.0功能?

  目前主流PC實際上都已經支援TPM 2.0功能,只是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在預設中關閉,大家可以在Windows打入「開始鍵 + R」中輸入「tpm.msc」,然後就可以根據「本機電腦上的信賴平台模組」視窗的顯示內容來判斷你的PC是否啟用TPM 2.0功能?

這個界面就是TPM 2.0並未啟用



而這個界面則是TPM 2.0已經啟用並準備就緒



  如果你的PC未啟用TPM 2.0功能,那麼我們就可以進入到UEFI韌體(也就是BIOS)中的開啟相關功能,英特爾平台與AMD平台對TPM 2.0功能的描述各有不同,但啟用方法是大同小異,就是找到對應選項將其設為開啟即可。

  英特爾平台中,TPM是被稱為PTT功能的,在多數主板上都是默認關閉,一般來說對應的選項會放在Advanced/進階項目中,具體位置根據主板的不同會有所差異,但多數都是與PCH有關的設置裡,找到對應的項目並選為開啟即可。



  在AMD平台上,TPM功能被稱為AMD fTPM,多數情況下相應的選項同樣是放在Advanced/進階項目,具體位置根據主板的不同會有所差異,但多數都是與CPU有關的設置裡,找到對應的項目並選為開啟即可。



  筆電與OEM品牌套裝機的TPM開啟方式與上面的描述類似,不過筆電與OEM品牌套裝機更多是在預設中就已開啟TPM功能,即使預設關閉,由於這些產品的BIOS選項都較簡潔,要找到對應的項目也不是什麼困難,這裡就不再敘述了。

為什麼我還是不能跑Windows11?



  一般來說經過上面的設定之後,PC上的TPM功能會開啟,會滿足Windows11安裝條件,重新運行電腦健康狀況檢查時你就會看到上面這個。這時候表示你的PC已完全滿足Windows 11安裝和運行需求,剩下的操作就跟安裝Windows10一樣了。

  然而肯定還會有人在做了上面的這些以後,仍然顯示不能裝Windows11,這又是為什麼?這裡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硬體系統整合的TPM不是2.0版本而是1.2版本,大多數會出現在2014年以前的平台,因為TPM 2.0規範視到2014年才開始普遍應用,如果電腦健康狀況檢查檢測到系統的TPM版本為1.2時,那即使已啟用也會顯示“無法運行Windows11”。

  不過有消息說,微軟沒強制要求必須用TPM 2.0,只是要求用TPM 1.2或以上版本,只是他們希望用戶能在支援TPM 2.0的平台上用Windows11,因此使用TPM 1.2的平台正確來說是“不建議跑Windows11”,只是微軟在電腦健康狀況檢查應用中“偷懶”,不是單獨給出“不建議”的結果,而是直接顯示“無法運行”。

基於Ryzen 1800X處理器的平台在啟用TPM後仍然顯示無法運行Windows 11



  除此之外,還有個原因,就是平台上用的處理器,不在微軟認可的範圍內,照微軟給出的英特爾CPU與AMD CPU的支援範圍(點擊連結查看),對於英特爾酷睿處理器以及AMD銳龍處理器,就只有第八代酷睿及更新產品,和銳龍3000系列及更新產品可以安裝運行Windows 11,更早之前的產品即使支援並啟用TPM 2.0,在電腦健康狀況檢查中同樣會顯示“無法運行Windows 11”。

  那難道說不符合要求的平台真的不能運行Windows 11嗎?這倒也不是沒有解決方法,目前已經有民間玩家研究出來了暫時的解決方法,那就是將Windows 11安裝鏡像中的appraiserres.dll替換為Windows 10的,具體操作方式就是從Windows 10的安裝鏡像中提取(一般在根目錄的sources文件夾中)或者自行在網上搜索對應的appraiserres.dll文件,並將其放到Windows 11安裝鏡像的sources文件夾中並替換同名文件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替換法做出來的安裝ISO只能在Windows 10環境下使用方能進行Windows 11的安裝,如果使用常規操作將他放到U盤或燒成光碟,從啟動界面進行安裝的話,基本上還是會提示不滿足需求無法安裝。

  當然上述都是對目前網路流出的Windows11開發版,給出的解決方案,未來微軟官方出Windows 11預覽版,屆時是否還有這些限制還不知道,正式的Windows11也有可能會放寬限制,方便給更多玩家能盡快用他。

謝謝收看

2021年9月24日

Windows11作業系統ISO網路流傳洩露版(直接下載)

 

  以前微軟一直在說開發「太陽谷」介面,說是大更新,按照微軟的更新命名慣例,太陽谷更新命名是Windows10「21H2」的21H2數字隨時間遞增,Windows11為Windows「太陽谷」更新一部分,全新Windows 11為我們帶來不一樣介面UI升級,實際上的功能還是經典內容。

源自下載網址:Windows11(已限流)

SHA-1值:

3B6DA9194BA303AC7DBBF2E521716C809500919C

迅雷下載網址:

https://pan.xunlei.com/s/VMdJtc5D8h_Yau9M19fH6mNiA1

提取碼:p5f9

谷歌雲下載網址: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sH0cBI9hwh8EdlVRVn-69xcviA-jZRmk/view?usp=sharing

百度網盤下載網址:

https://pan.baidu.com/s/12rp63ewc99W1vGBK8CmeYg

提取碼:2wmz

天翼雲下載網址:

https://cloud.189.cn/web/share?code=InQ3637BvEbu

Windows11專業版激活序號請依次輸入:

slmgr /ipk W269N-WFGWX-YVC9B-4J6C9-T83GX

slmgr /skms kms.03k.org

slmgr /ato

謝謝收看

Defender Control讓您永久關閉Windows Defender

Defender Control 2.0官方下載【點我下載】

Defender Control v2.0 – 新增功能 –(2021年9月13日)

1. [已移除] – Cmd 參數支持(Defender 控件在某些惡意軟體中使用)。

2. [已修復] – Defender Control 在 Windows 11 上不起作用。

3. [已修復] – 關閉 Windows Defender 時出現錯誤。

4. [新增] – 一些代碼改進。

  文檔解壓縮密碼寫在附件記事本Password:sordum,舊版本要關閉Windows Defender阻擋下載,新Defender Control 2.0版直接下載不必關微軟防毒。


  從Vista開始,隨作業系統安裝隨附Windows Defender保持在後台運行,保護您的電腦不受病毒、間諜和惡意軟體侵害。有防護總比沒防護好,它是內建免費,但是如果您有買另外的防毒軟體,也不用一次跑那麼多防毒浪費資源。在Vista或更高級作業系統的所有Defender都有個問題?它隨作業系統預設下安裝,看不到任何隱藏選項讓你關掉它,Windows 8、10無法關閉它,Defender的「設置」打開Windows控制面板,可暫時關閉Defender即時保護,但它只是短暫關掉,Windows會自動打開它。Defender Control是免安裝免費軟體,讓您可以永久關閉。

1.綠色– Windows Defender正在運行



2.紅色– Windows Defender已關閉



3.橙色–不能啟動Windows即時防毒保護(關閉)



謝謝收看

2021年9月23日

Hi-End音響二十要

   從有人開始寫音響器材的評論以來,有關音響器材表現的各種名詞、形容詞就一直處於不夠精確的情況下;而且,許多名詞或形容詞也一直被講評員或發燒友誤解、誤用,以致於產生許多不應該有的迷惑與矛盾。究其原因,中國人「差不多先生」的個性脫離不了責任,國內國外土洋雜用的名詞也是原因之一;最後,評論人本身及燒友未能對器材評論中所用的名詞、形容詞深思也是幫兇。因此,許多講評甚至可說是玩弄文字遊戲,灌水填充版面之劣作。說得直接一點,許多評論文章距離應該有的精確、紮實境界還有一段距離。

  《音響二十要》已經過幾次的修補,為的是讓評論人、與發燒友們有個明確的指引。唯有這樣,文字的傳達才能達到最低失真;也唯有如此,器材評論的文章才能更紮實、精鏈,且言之有物。或許,《音響二十要》還不夠周全,以下二十項可能仍有疏漏或值得再論處。不過,多年以來「音響二十要」已經成為音響界普遍接受的主流思想,這已是不爭的事實。我希望發燒友在仔細閱讀過這篇文章之後,能夠精確的培養出自己品評音響器材的基本能力。這樣,也就不會被許多不精確、玩弄文字、模棱二可的評論所迷惑。

音響第一要:音質 

  音質是指聲音的品質,許多人都把它與「音色」混淆了。什麼叫作聲音的品質?當您在說一雙鞋子品質好的時候。您指的一定是合腳、舒服、耐穿,而不是指它的造形好不好看、時不時髦。同樣的,當您在說一件音響器材音質好、壞的時候,您也不是在說它的層次如何、定位如可,而是專指這件器材「耐不耐聽」!就好像耐不耐穿、合不合腳一樣。一件音質很好的器材,它表現在外的就是舒服、耐聽。您不必去探討它聽起來舒服、耐聽的原因,那是專家們的事,您只要用您的耳朵去判斷就行。有些器材生猛有力、速度奇快、解析力也強,但是不耐久聽,那可能就是音質的問題。一件好的音響器材,其音質就應該像一副好嗓子,讓人百聽不膩。或許我這麼說您還是認為很抽象。其實不然,我可以再舉實列來說明。當您提到布料時,您會說:這塊料子的質很好。當您在吃牛排時,您會說:這塊牛排的肉質很好。當您在稱讚一個小孩時,會說:這個孩子的資質很好。所以,當您在聽一件音響器材或一件樂器時,您也會說:它的音質很美。從以上這些例子,您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質」就是與生俱來的天性。音質高貴、很好、很美就代表著這件器材的本性很好,它讓人聽起來很舒服。我可以說音質是音響器材中最重要的一環,所以我將它擺在第一要。

音響第二要:音色 

  音色是指聲音的顏色。在英文裡,音質(TONE QUALITY)與音色(TIMBRE或TONE COLOR)一看便知其所指不是同一件事。但是在中文裡,音質與音色經常被混用、誤用。我們時常會聽到:這把小提琴音色真冷、這把小提琴音色真暖等的說法,這就是指小提琴的音色而言。聲音就像光線一樣,是有顏色的,不過它並不是用眼睛看到的,而是以耳朵聽到的。通常,音色愈暖聲音愈軟;音色愈冷聲音愈硬。太軟或太硬當然都不是很好。有時,音色也可以用「高貴」、「美」等字眼來形容,基本上它也是天性之一。不過,就像布料一般,布質是指它的材料,布色卻是指它的顏色,這其間還是有明顯的界線。在音響器材評論裡,音色就如同顏色一般,是指它特有的顏色。有些器材的音色偏黃、有些偏白、有些偏冷、甚至您可說它是帶點憂懋的藍。總之,音響器材就如樂器一般,幾乎脫離不了愈貴音色愈美的事實。一把二百萬美金的小提琴其音色可能美得有著金黃色的光澤;而一把五千台幣的小提琴其音色有可能像褪了色的畫。雖然每個人觀點各異,但是,「美」仍然有著一個大家承認的「共識」,您不能說一個朝天鼻者是「美的化身」;同樣的您不能說一件冷藍音色的器材是美。這就是我們對音色之美的共識。

音響第三要:高、中、低各頻段量感的分佈與控制力 

  這個項目很容易了解,但也很容易產生文字傳達上的誤解。怎麼說呢?大家都會說:這對喇叭的高音太強、低音太少。這就是高、中、低頻段的量感分佈。問題出於如果把從20Hz到20KHz的頻寬只以三段來分的話,那必然會產生「不夠精確」的混淆。到底您的低音是指那裡呢?多低呢?為了讓形容的文字更精確,有必要把20Hz-20kHz的頻寬加以細分。照美國TAS與Stereophile的分法很簡單,他們把高、中、低每段再細分三小段,也就是變成「較低的中頻、中頻、較高的中頻」分法。這種分法就像十二平均律一般,相當規律化。不過用在中國人身上就產生了一些翻譯上的小問題,如「較低的中頻」我們稱作「中低頻」還是「低中頻」?那麼較高的低頻呢? 「高低頻」嗎?對於中國人而言,老外這種分法恐怕行不通。因此很早以前我便參考樂器的頻寬,以及管弦樂團對聲音的稱呼,將20Hz-20KHz的頻率分為極低頻、低頻、中低頻、中頻、中高頻、高頻、極高頻等七段。這七段的名詞符合一般中國人的習慣稱呼,而且易記,不會混淆。

音響第四要:音場表現 

 音場到底是什麼?在美國,「Sound Field」與「Sound Stage」是二個名詞。 「Sound Field」泛指整個聲音充塞的空間;「Sound Stage」特指舞台上樂隊的排列(包括寬、深、高、低)。在台灣,我們所謂的「音場」其實是指「Sound Stage」而言,因為無論是「聲音的舞台」或「音台」都無法讓人望文生義。至於「Sound Field」,我們早已用另外一個名詞代替,那就是「空間感」。因此,當我們提到「音場的形狀」時,就是指您的器材所再生的樂團排列形狀。由於受到頻率響應曲線分佈不均勻以及喇叭指向性、房間聲波反射條件的影響,有些音場是內凹形的、有些是寬度大於深度的;有些是深度大於寬度的。有些音場形狀就是四四方方,沒有內凹的。這種聲音舞台不同形狀的再生,我稱為音場的形狀。最好的音場形狀當然要與錄音時的原樣符合。在此我要提出一個值得注意之處:現場演奏時的錄音,其樂團的排列是寬度大於深度的;但在錄音室中,往往為了音響效果,樂團的排列方式會改變,通常縱深會拉長,尤其是打擊樂器會放得更遠一些。如此一來,就不是我們在音樂廳中所見到的排列,挑剔的讀者以及評論員們不可不察。

音響第五要:聲音的密度與重量感 

  所謂聲音的密度就像一公斤棉花與一公斤鐵塊一般,鐵塊的密度當然要大得多。因此雖然二者重量相同,不過鐵塊給予人的重量感就要大得多。聲音密度大聽起來是什麼感受呢?弦樂有黏滯感、管樂厚而飽滿、打擊樂器敲起來都會有空氣振動的感覺。所有的樂器與人聲都應具有重量感。不過,大部份的音響迷都得不到很好的聲音密度與重量感。這種感覺我推測與供電的充足及中頻段、低頻段的飽滿有關。聲音的密度與重量感好有什麼好處呢?讓樂器與人聲聽起來更穩更紮實更像真的。

音響第六要:透明感 

  透明感幾乎是一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名詞。有些器材聽起來澄澈無比,有些則像蒙上一層霧般,只要是有換機經驗的人一定就有這種感覺。透明感是「音響二十要」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如果透明感不佳的話,連帶也會影響對其餘各項的判定。最好的透明感是柔和的,聽起來耳朵不會疲勞;較差的透明感像是傷眼的陽光,雖然看得清楚,但很傷神。大部份的音響器材無法達到既清楚又柔和的透明程度,而只能單單表現清楚而已。如果能夠達到「清楚又柔和」,那麼該件器材的價值恐怕也不低了。

音響第七要:層次感 

  層次感很容易了解,它是指樂器由前往後一排排的間隔能否清楚再生。以電視而言,深灰與黑能夠分辨出來的話就是有層次感。音響亦然,樂團的排列不會混在一起就是有好的層次感。更甚者,我們要聽到樂器與樂器之間的空間,這樣才會有最好的層次感。

音響第八要:定位感 

  顧名思義,定位感就是將位置「定在那裡」。聚焦不准定位感就差,結像力不佳定位感就不行,器材的相位失真也會導至定位的漂移;甚至空間中直接音與反射音的比例不佳(一般指高頻反射太強)也會導至定位不准。舉一個例子:夏天很熱時,柏油路上會冒氣。此時如果您走在路上,就會覺得物體的影像會飄。這就像我們音場內樂器定位會飄移的情形。如果您有散光而忘了戴眼鏡,那也是定位感不好的具體表現。總之,定位感不佳可能由許多原因造成,我們不管它是怎麼形成的,我們要求的是樂器或人聲要浮凸而清楚的「定」在那裡,不該動的時候就不要動,不該亂的時候就不能亂。

音響第九要:活生感 

  所謂活生感可以說是暫態反應、速度感、強弱對比的另一面。它讓您聽起音樂來很活潑,不會死氣沈沈的。這是音樂好聽與否的一個重要因素,就好像一個卓越的指揮家能把音樂指揮得充滿生氣;而蹩腳的指揮往往將音樂弄得死氣沈沈的。這就是音樂的活生感。

音響第十要:結像力與形體感 

  顧名思義,結像力就是將虛無飄渺的的音像凝結成實體的能力;換句話說,也就是讓人聲或樂器的形體展現出立體感的能力。在以前,我把它歸入「形體感」中。後來我仔細思考過,認為用結像力能包容更完整的意思,所以現在將之改為結像力與形體感。結像力好的音響器材會讓音像更浮凸,更具有立體感。也就是我常說的音像輪廓的陰影更清楚。

音響第十一要:解析力 

  這個名詞最容最懂,玩過相機的人都知道鏡頭解析力好壞的差距;看電視的人也知道自己的電視能把一片黑色的頭髮解析得絲毫不混就是解析力好的表現。好的音響器材,即使再細微、再复雜的東西都能清楚的表達出來,這就是解析力。其實,細節多與暗部層次清楚也是解析力產生的結果,這就好像空間感也可合併入音場來講一樣。但是解析力並不能代表所有的細節再生與層次感。例如由前往後一排排的層次感就不是全由解析力造成的;再者,如果真的將層次感併入解析力,那就無法對單項的名詞做明確的解釋。因此,我在此都盡可能分開來說,讀者們只要知道「音響二十要」之間彼此都有難以分割的關係就可以了。一般而言,如果細微的變化(低電平時)都能表現得很清楚,那麼這件器材的解析力當然很好。既然有低電平時的解析力,那麼有沒有高電平時的解析力呢?當然有!在極端爆棚時能將所有東西解析得很清楚,那就是高電平的解析力。

音響第十二要:速度感與暫態反應 

  其實,速度感就是暫態反應的結果,也是器材上升時間與迴轉率的具體表現。老外通常會將這項說成是暫態反應而不說速度感。不過,台灣習慣的用語是速度感。對於老中而言,速度感要比暫態反應更容易了解。基本上,這二個名詞都是指器材各項反應的快慢而言。我想,在此就不必多做解釋了。

音響第十三要:強弱對比與動態對比 

  強弱對比也可以說是老外所說的動態對比,也就是大聲與小聲之間的對比。一般而言,強弱對比也可以分為「對比強大」的強弱對比與「對比極小」的強弱對比。我們常說古典音樂的動態很大就是指它最大聲與最小聲的對比很大;而搖滾樂雖然大聲,但是它大小聲的起伏並不大,所以我們說它雖然大聲,但是動態對比並不大。什麼是對比極小的動態對比呢?也就是強弱很接近的細微對比。這種細微的強弱對比就像水波蕩漾般,遠遠看好像不動,近看才知道它是一直細微的在波動。強弱對比用最淺顯的說法應該是這樣的:極大的強弱對比是拍打岩岸的海浪;極小的強弱對比就是清風吹拂下的湖水波動。

音響第十四要:樂器與人聲的大小比例 

  到底樂器的線條、形體要多大才算對?到底人聲要一縷如鍊?還是要豐潤有肉?這個問題一直在困擾著音響迷。理想主義者認為應該按實際樂團大小比例縮小放入家中聆聽室。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好了。當鋼琴與小提琴在演奏奏鳴曲時,鋼琴的形體不知道要超過小提琴多少倍(音量亦然)。如果在錄音時不增加小提琴的音量,小提琴往往被鋼琴掩沒(現場音樂會往往就是如此)。所以在錄音時,錄音師都會刻意平衡一下小提琴的音量。再來說到整個管弦樂團與小提琴做協奏演出時,如果完全按比例縮小,那麼小提琴的音應該要細小得不能再細小,而不是我們在CD上所聽到的那麼清楚、強勁。所以,正確的「樂器與人聲大小比例」不是一味的照章縮小,而是按照合理的音樂要作大小比例。樂器如此,人聲亦然。其實,樂器與人聲的大小比例最值得注意的不是比例縮小與否的問題,而是因為頻率響應曲線扭曲所造成的誤解。例如您的房間在100Hz左右有嚴重峰值的話,定音鼓敲起來一定會特別的大、特別有勁;大提琴、低音提琴亦然。這才是真正錯誤的比例。所以,在評寫「樂器與人聲的大小比例」時,應該特別注意頻率響應線扭曲所造成的影響。

音響第十五要:樂器與人聲的質感、空氣感 

  「質感」這個名詞相當抽象,我們常說這傢俱的木頭質感很好、這套真皮沙發的質感很好;或這個大理石的質感很好。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了解,所謂「質感」京是指該物體「材質的本性」。不過,我們在此說的並不是音質的那個質感,而是樂器演奏、打擊接觸那一剎那動作所發生的質感。因此,當我們在說:「小提琴的擦弦質感很好」,就意謂著「它錄得很像小提琴」。當我們說:「鈸的敲擊質感很好」,也就是說「它敲起來像真的」。反過來說,當我們認為「小提琴擦弦質感不夠」時說的就是「它不像真的」。由此,我們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所謂質感也就是指「傳真度」。雷射唱盤剛推出時,大家都覺得小提琴的聲音不像,就是指它的擦弦質感不像。而「形體感」則更容易了解,當我們聽單簧管吹奏時,我們說它的形體感真好,那也是「傳真度」的一種。總之,質感與形體感皆是「傳真與否」的代名詞。至於「空氣感」又是什麼呢?當我們在形容拉奏、敲擊鍵盤樂器時,我們用的是「某某樂器的質感很好」。可是,當我們在形容管樂器時,我們通常不用「質感」二字,而用「空氣感」,也就是說吹氣的感覺。說得更清楚些,「空氣感」是指聲波振動的感覺,而質感大部分是「接觸」後剎那的感覺。當然,弦樂群除了拉奏時的擦弦質感外,它同時還有弦樂空氣中產生的「空氣感」。

音響十六要:細節再生 

  細節大概是泛指樂器的細節、堂音的細微再生與錄音空間中所有的雜音。一件音響器材細節再生的多寡很容易經由AB Test 比較出來。為什麼有些器材所再生的細節較多呢?我想這與低失真、高訊噪比、高靈敏度、解析力、透明感等都有關。細節少的器材聽起來平板乏味:細節多的器材起來趣味盎然。一件優秀的音響器材,其細節的再生當然是豐富無比的。

音響第十七要:空間感 

  我常常說,如果一套音響系統(包括器材與空間)能夠「使音場浮出來」,那麼它一定也「可以看到」空間感。請注意,我是用「看到」而非「聽到」。真正表現好的音場與空間感絕對是可以「看到」的,而非僅「聽到」而已。什麼是空間感?那就是錄音場所的三度空間實體大小。要能夠將空間感完全表現出來,絕佳的細節再生是絕對需要的,尤其是「堂音」的再生。我甚至可以說,如果聽不到完整的堂音,那麼「空間感」也無法完整的再生出來。什麼又是「堂音」?堂音與「殘響」往往又被混淆不清。大部份人誤認「堂音」就是「殘響」。其實,這是二種不同的東西。堂音的英文是Ambience,殘響的英文是 Reverberation。 Ambience原意是指周圍、環境或氣氛,後來被引申為音樂廳中的堂音。從「氣氛」二字,我們就可了解它是指包圍在我們周圍的音樂細節。除了感性的意義之外,Ambience另有一個理性的解釋,那是狹隘的指傳入耳朵的第一次反射音。換句話說藉由第一次反射音與真接音的時間延遲,我們可以「感受到」音樂廳空間的大小。因此,如果我們無法在軟體中聽到堂音的話,我們便無法「看到」空間感? 「殘響」在一般的解釋中,當然也可以說是反射音。但是,殘響有一個更嚴苛的時間定義,那就是指一個猝發音發生之後,聲音的能量衰減到原來的百萬分之一(60dB)的時間長度。換句話說,通常我們會說:「這個音樂廳的殘響真豐富、真美」,而應該說殘響較長較短。反過來說,我們也不應該說:「這個音樂廳的堂音太短」,而應該說:「這個音樂廳的堂音真豐富、真自然」。

音響第十八要:整體平衡性 

  每件音響器材都和指揮在控制樂團一樣,應該求得一個整體的平衡性。這就好比一個樂團中,人人皆是獨奏的高手,但是每一個人都想出鋒頭,不聽指揮的詮釋,如此一來雖然個別演奏水準高,但是樂團的整體平衡性一定很差。這樣就不是一個好樂團。同理,一件音響器材的前述十七項要素都非常好,但是如果無法把這十七項要素做一個精妙的平衡,那麼也一定不耐久聽。此時,不管解析力再高、強弱對比再好也沒有用。關於這項,我們無法用尺度去度量出來,要分辨整體平衡性就像多聽音樂會才能分辨樂團好壞一般,祗有靠自己豐富的聆聽經驗來判斷了。除此之外,整體平衡性說的還有高、中、低頻段的適當量感分配。例如我們所說的低頻基礎要好就是其中之一。所謂低頻基礎就是低頻段在整個音樂里造成的穩固、穩定的狀態。大部份的音樂迷都希望音樂是很厚實、豐潤的,而不希望高頻多過中頻、低頻,而造成頭重腳輕的情況。這種合理的高、中、低頻段量感也就是我所說旳整體平衡性。整體平衡性好的器材聽起來就會耐聽,這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音樂性。在此順帶一句,當您在做喇叭擺位時,首先要得到的就是整體的平衡性。千萬不要為了音場表現,而犧牲了雄厚的中頻與低頻。我的意思是:如果您的喇叭離牆太遠時低頻會不足,那麼就應該讓喇叭靠牆擺。

音響第十九要:器材個性 

  每件音響器材都和人一般,有著自己的個性。有些器材聽起來像紳士,有些像火爆浪子;有些溫柔得像淑女,有些又熱情得像卡門。由於個性不同,因此,在搭配上也就必須如婚姻大事一樣,慎重其事。二件火爆脾氣的器材配在一起一定讓您難以消受。反之,二件溫吞水、慢郎中配在一起也要急死您。所以,器材個性的認知絕對是必要的。在此我必須鄭重的告訴讀者們,根據我長期試聽音響器材的經驗,我認為器材本身個性上的差異要大過各器材之間真正品質的差異。也就是說,一般讀者們所認為的器材好壞往往可能是不同個性搭配下所產生的個人好惡而以,真正器材的好壞往往被個性所掩蓋。因此,深入的了解器材的個性是有其絕對的必要性。如果您不了解器材個性,當然也就無法做合適的搭配。這樣一來,聲音要好聽就難了。

音響第二十要:搭配上的推薦 

  這「第二十要」是特別為**員而寫的。一個負責任的音響器材**員應該就他自己豐富的經驗,向讀者推薦適合的搭配組合,否則,讀者枉費看了前十九要,卻因自己缺乏其他器材的個性資料或搭配經驗,到頭來仍然不知該項被評器材到底要如何搭配周邊器材。對於**員而言,這是為德不卒。所以,當您寫完十九項要素之後,一定不要忘了,為讀者推薦適合的搭配組合。我再次強調,不當的器材搭配往往比器材本身的好壞影響更大。不僅是一般音響迷,就是連音響**員也經常會因為不當的搭配而誤解了器材本身的真正能力,這是很遺憾的事。其實,任何一位**員只要聽得愈多,就愈不敢為一件器做黑與白、好與壞的二極化評語。因為在這二極之間往往還存在著許多可能性。所以,聽得愈少的人愈肯定二極化的答案。為了減少犯錯的機會,評論人在聆聽器材時一定要先做多方的搭配,然後再將自己的搭配推薦告訴發燒友。

謝謝收看

漫談電源在音響系統裡的重要性

    音響系統調整方式受許多主、客觀因素影響-器材好壞、線材選用、空間調整、喇叭擺位、電源系統的提升,乃至於個人的音樂素養與喜好,都足以影響家中系統的走向。

  因此,今天不論你從哪個方向著手,效果一定都會有,但所帶來的好壞,大多是試過了才知道。

電源是一切的基礎

  電源是系統的動力來源!不論您擁有什麼樣等級的音響系統,都免不了需要電力來讓他做動。而在許多前輩的反覆實驗下,樂友們都知道電源的影響甚鉅,不可不注意。參考許多樂友在網路上的經驗,都明白地指出電源沒處理好,器材只能發揮一半不到的實力,相對的器材原有的靈敏度就降低了,進而影響到後端線材的表現,也讓系統變得不易調整。

讓器材發揮極致

  我從接觸音響的世界以來,除了「換器材」這種簡單直接的笨方法之外,上述的調音方法,除了像「空間」、「擺位」這種需要不斷反覆測試的部份外,線材的部分自己總覺得夠用就好。當然,我從不否認線材的影響可以很大,但如果線材的花費高過於器材本身,所付出的代價都讓我覺得不如換一部好點的機器。但對於電源系統的,我認為不僅是前述的基礎,更是讓器材發揮他該有的實力的不二法門!不過,小弟在也深知完整的電源處理不僅花費時間,更有可能讓您必須付出不少費用!因此,常有許多樂友跟小弟討論,究竟什麼樣的方式最符合經濟效益呢?

從牆上的壁插開始著手

  「電源系統」聽起來很複雜,我自己簡單地把它粗分為「變電箱內部配線」、從變電箱拉出來的「音響電源專線」、「牆壁插座」、專屬的多孔處理「電源排插」或是電源穩壓濾波器、供給機器電流的「電源線」與機器內部的「機內電源處理」。在不考慮過多的花成本與變動因素下,我選擇了改善「電源線」與「穩壓濾波器」這兩個部份。

  「變電箱內部配線」和「音響電源專線」並非一般樂友都會選擇嘗試的部份,一來牽扯到專業知識,二來則牽扯到家中裝潢等複雜的問題。因此,小弟會建議樂友們可先從更換「牆壁插座」開始著手,不僅做起來簡單,花費的金額也少,也能立即感受到效果。至於壁插更換的種類與品牌,目前大多數樂友都會選擇像「COOPER」或是「HUBBELL」等知名品牌,不僅能改善聲音,最重要的是耐用與安全。

讓音質更穩定的排插與穩壓濾波器

  排插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除了他可以延長我們電器的使用距離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讓許多的電器用品集中在一起使用,讓我們在使用上更為便利。當我們改善了牆壁上的壁插之後,接著就是要改善排插的部份。這個部份可以區分成兩個部份來談,一個是排插的部份,另一個則是可以選擇使用濾波器,或是更高階的穩壓濾波器。

  首先在於排插的部份,好的排插除了要選用較好的插座之外,更必須在做工與外殼處理上下功夫。根據國外的網友實驗,當排插的作工越穩固,越能提供穩定的正弦波及充沛流暢的電流。而在外殼處理上,則必須避免經由配件及導線傳入的傳導性噪訊和外部的輻射性噪訊,更講究的廠商甚至在元件的選擇上都優先排除可能產生不良影響噪音的元件。

  除了排插之外,也有許多樂友直接選擇濾波排插。濾波排插最大的好處是對於聲音的純淨與穩定度有著正面助益,由於聲音毛邊變少了,自然在聲音的形體感與細節上也會多所提升。

  而更高階的穩壓濾波器,除了上述濾波排插的優勢之外,同時也因為多了穩壓的功能,在長期聆聽的時候,聲音的穩定度較高,不會隨著市電的改變而有所影響,對器材的保護也比較完善。

幫您的機器換條好點的電源線吧

  會選擇從電源線開始,還有另外的原因-機器本身設限的問題。有改過車的朋友都知道,無論你花多少心力與時間,如果行車電腦的「安全速限」不解除,最多的情形也就那樣了。相同的,萬把塊左右的平價器材,往往都是被一條細細的老鼠尾巴給限制住了,如果不進行更換,可能拉專線也沒救。另一方面,當電源處理得宜, 平價器材的靈敏度也相對提高, 聆聽線材時的差異就較明顯。

電源線的異同

  說到電源線的更換,相信很多樂友一定非常有經驗,對於不同的系統則適合不同的電源線。以最近測試的Telos電源線與Shunyata Venom 毒液來說,就有截然不同的聽感。Telos電源線的聲底紮實,並且在音場與動態表現上極具規模,聲音均衡、平順而線條與形體清楚,沒有一般銅線顧此失彼的情況,可說是相當值得使用與推薦。而Venom的聲音乾淨,細節表現一流,更可喜的是他的形體感表現也很好,讓小弟十分驚訝。

  喜歡DIY的朋友,除了電源線身的選擇之外,公、母頭的選擇搭配也十分重要。千萬別小看這些小東西,小弟這幾年來也陸續聽過許多廠牌所推出的產品,只能說這些小東西絕對讓人感到驚訝。有興趣的朋友其實不妨多看看討論,不論是最近火熱的ACT,還是之前便好評不斷的ONIX Precision與NEOTECH,或是前述的HUBBELL、EAGLE等,同樣的線身與不同公、母頭的組合,無論在能量、細節、空間感,甚至於是樂器的形體與質感上都有所變化,其間的差異絕對讓你驚訝聲連連!

電源處理器

  如果我們把「變電箱內部配線」和「音響電源專線」當做最終式,那麼選擇一個好的「電源處理器」應該可以說是在不「大動」的前提下最後的選擇。電源處理器有什麼樣的功能,讓他值得被這樣提出來?和前述的穩壓濾波器又有什麼不同?這兩個問題是最多樂友討論的部份。一般來說,有資格被稱為電源處理器的產品,多半必須具備前述濾波器的功能,先去除電源的雜音,接著必須能將進入的市電波形進行分析,與正常的波形對比,然後對過大、不足的電源波進行修整,這樣才能提供乾淨無污染的純正弦波的電源給器材使用。

  此外,電源處理器泰半對於用料與隔離干擾地部分又比濾波器更加講究,並且會針對訊源-前級與後級等不同用途的產品提供不同的電源處理,說他是接近完美的電源處理器,我想也是其來有自。

  其實很多資深的玩家,在拉專線之後還是會經過電源處理器處理,已得到最佳的效果。畢竟,專線的效果僅止於提供大且完整的電能與防止其他的干擾,真正專業的電源處理,還是得經過這類型的器材。

實作小建議:

1. 依照不同的系統特性更換不同材質的電源線,如系統薄的可以選擇銅線﹔需要速度快的,則可以選擇銀線。

2. 以聲音的變化來說,前端器材的影響較大﹔但以能量的充沛感來說,換後端的電源線會有比較明顯的助益。

3. 音響系統不要和其它電器插在同一迴路上,更不要和耗電量大的電器在一起。

4. 電源線和各式訊號線不要平行擺放,電源線和訊號線離越遠越好,如果一定要有交疊處,垂直讓兩線呈十字狀而不要平行;器材最好分門別類分開插,類比器材插在一起,數位則在另一組、後級最好再另增一組;要特別注意的是水線和火線不要插反,三叉頭式插座比較不容易接反,不過一般人家中多是沒接地的二叉頭式插座,一定要先知道哪一個是火線、哪一個水線,對聲音的影響非常重要。

謝謝收看

羅馬數字

 

 

 


記數方法,除了鐘錶盤面上的四點鐘“IIII”例外,有幾項要注意: 

• 不能把基本數字V 、L 、D 中的任何一個作為小數放在大數的左邊採用相減的方法構成數目;放在大數的右邊採用相加的方式構成數目,只能使用一個。

• V 和X 左邊的小數字只能用Ⅰ。

• L 和C 左邊的小數字只能用X。

• D 和M 左邊的小數字只能用C。

• 重複數次:一個羅馬數字重複幾次,就表示這個數的幾倍。

• 右加左減:在較大的羅馬數字的左邊記上較小的羅馬數字,表示大數字減小數字。

• 左減的數字有限制,僅限於I、X、C。比如45不可以寫成VL,只能是XLV。

• 左減數字必須為一位,比如8寫成VIII,而非IIX。

• 右加數字不可連續超過三位,比如14寫成XIV,而非XIIII。(見下方“數碼限制”一項。)

• 同理,如果上方有兩條橫線,即是原數的1000000倍。

• 數碼限制:例外是由於IV是古羅馬神話主神朱庇特即IVPITER,古羅馬字母裡沒有J和U的首字,因此有時用IIII代替Ⅳ。

謝謝收看


CorelCAD 2021.0建築21.0.1.1248多國語言

 【軟體名稱】: CorelCAD 2021.0 Build 21.0.1.1248 Multilingual

【軟體語言】:多國語言繁體

【檔案大小】:510MB/RAR檔/無解壓密碼

【下載載點】:【點我下載】,katfile網路硬碟下載之間的時間不得少於2小時內連續下載須要等候。





軟體簡介:

  體驗功能強大且價格低廉的CAD軟體,將二維設計轉換為三維實景。CorelCAD 2021提供可在交談式工作區,使用的可自訂二維製圖工具和卓越三維設計工具,在所有工業類型中實現您的CAD目的。借助本地DWG檔支援,實現與同事和業務夥伴的CAD檔案緊密合作,提高您的工作流程效率。擁有與Ribbon UI類似工作環境,三維列印功能和STL檔案輸出。同時針對Windows、Mac OS 和Android平板進行了改善,CorelCAD可在您選取的平台上提供卓越速度、效能和自訂功能。

謝謝收看

CyberLink PowerDVD Ultra 20訊連藍光高清播放軟體

 【軟體名稱】:PowerDVD 20訊連藍光高畫質播放軟體/CyberLink PowerDVD Ultra 20.0.2325.62

【軟體分類】:影音撥放

【軟體語言】:多語繁體

【檔案大小】:472.7MB/無解壓密碼

【作業系統】:所有Windows版本作業系統

【下載載點】:【點我下載】,katfile網路硬碟下載之間的時間不得少於2小時內連續下載須要等候。

此版特點:

1、基於官方安裝包改裝,免激活極致藍光版。

2、激活啟用藍光3D媒體播放功能(Blu-ray 3D/DTS)。

3、加入了藍光光盤國家區域碼,安裝過程自動重置區域碼。

4、保留Microsoft Visual C ++ 2012、2017 運行庫組件。

5、移除升級組件及後台駐留服務CLUpdater、OLRSubmission。



軟體簡介:

  PowerDVD是由台灣訊連科技所開發的一款功能強大的藍光播放器,它全方位支持各式熱門光盤、視頻、相片、音樂格式,搭載一系列強大影音播放技術,讓影音娛樂享受無負擔,跨界體驗無極限,為家庭影音帶來不一樣層次!新一代更領先業界,首度支持Ultra HD Blu-ray&HDR TV播放,使畫面表現更驚艷。

  PowerDVD–全球No.1藍光影音播放軟件。 PowerDVD極致藍光版 – 8K超清、4K藍光 與 HDR影像及VR 360 影片播放軟件。全方位支持播放多種熱門影音格式,包括影片、光碟、ISO 檔案以及相片,無論是在 PC 或 TV 設備播放都沒問題。首度HEIC相片、HEVC/H.265 影片、Ultra HD Blu-ray&HDR TV,藍光光碟外部字幕,搭載獨家TrueTheater HDR 影像增強技術,支持HEVC/H.265播放360 & 4K視頻,全新支持環場音效( DTS音效,無損音質FLAC、DSD),搭配VR頭戴式設備,讓你體驗身歷其境的高品質360˚VR。



謝謝收看

最好的Website Planet圖像壓縮工具 - PNG、JPEG圖像格式壓縮工具網頁

   無論您是在部落格發貼圖,還是在您的電子郵件附件發送給他人,如果您是這樣,可壓縮圖像讓您的部落格載入速度加快,並將圖像保持在電郵文件限制大小之內。網路有很多圖像壓縮工具,最好的是Website Planet圖像壓縮工具網頁。 ▼使用容易,訪問Website Planet圖像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