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8日

買了便宜的1TB SSD(金士頓SKC600/1024G)

   現今主流的SSD是1、2TB容量,金士頓KC600系列有256GB、512GB、1024GB、2048GB給你選擇,傳輸介面SATA 6Gbps,快閃記憶體採美光3D TLC NAND Flash Memory顆粒。SKC600/1024G搭配自家記憶體DDR3L 1GB做緩衝區、金屬外殼、5年保固,官方公布讀寫數據550、520MB/S,對我用來寫部落格的電腦來說,效能算是夠用了。





▼金士頓SKC600/1024G​​​​​​​傳輸介面SATA 6Gbps 

 



▼我在上個月買的價格是2850元,比現在10月的3300元報價還要便宜一點。



  對商務人士來說資料保密是很重要,它支援硬體加密,包含AES 256位元硬體加密、TCG Opal和微軟eDrive安全套件,使用者只要搭配有TPM硬體加密的筆電,可開啟硬體加密來保護資料,不影響效能,出門在外若不小心筆電失竊,沒登入密碼,SSD就算被拆下來也無法讀取資料,確保資料不外洩。

金士頓SKC600/1024G SSD規格:

*美光3D TLC記憶體(3D TLC NAND Flash Memory)。

*慧榮主控晶片 Silicon Motion SM2259H。【點我去慧榮官網看規格】

*緩衝記憶體 DDR3L 1GB印Kingston記憶體。

*金屬外殼厚度7mm,另購2.5"轉3.5"硬碟架。

*傳輸介面SATA 6Gbps。

*5年保。

▼用SSD-Z顯示的金士頓SKC600/1024G SSD規格



  除了硬體產品部份,金士頓在官網提供SSD Manager,提供6項功能:【點我下載金士頓SSD Manager】

(1) 監控SSD健康狀態和磁碟使用情況。

(2) 檢視SSD識別資料,包含型號名稱、序號、韌體版本和其他相關資訊。

(3) 檢視S.M.A.R.T. (自我監控、分析與回報技術)的數據,並以文字格式匯出詳細報告。

(4) 更新SSD韌體。

(5) 安全地清除資料 (Secure Erase),僅限非系統碟使用。

(6) 管理 TCG Opal 和 IEEE 1667等硬體加密功能。

▼金士頓SKC600/1024G在SSD Manager上顯示的SSD資料



 



  在我寫部落格電腦的效能跑分,測試平台環境:AM3平台四核3.0Ghz處理器、記憶體12GB、主板儲存介面SATA 3Gbps、作業系統Win10 2024家用版,以下是各種測試軟體的測試結果。

▼CrystalDiskInfo資訊



▼CrystalDiskMark測試結果,循序讀寫有215 / 192 MB/s



▼CrystalDiskMark的IOPS測試結果,在RND4K Q32T16部份,讀寫為96K、172K IOPS



▼TxBench測試結果,循序讀寫達220 / 199.8 MB/s



▼AS SSD的檔案複製測試結果,ISO檔案是每秒194MB/s



▼AS SSD的檔案壓縮測試結果,讀取為200MB/s,寫入是179MB/s上下



▼Anvil’s SSD Benchmark測試結果,獲得總分1362.6分



▼ATTO Disk Benchmark的測試結果,在64KB以上,讀寫有191 / 210 MB/s​​​​​​​



▼產品資訊:




謝謝收看

2020年10月3日

美化桌面外觀讓工作列透明毛玻璃TranslucentTB

 


  系統美化對玩家來說,透明效果是個重要元素,Windows工作列許多人修改重點,透過修改登錄檔,或軟體對工具列修改,改登錄檔較麻煩對一般人來說不可能,軟體有這效果但檔案很大,我們可透過TranslucentTB這輕巧工作列美化軟體來完成。

  TranslucentTB微軟免費程式,讓Windows工作列呈現透明、糢糊、毛玻璃、亞克力的效果,美化桌面外觀,動態選項在沒最大化視窗時隱藏。經由Windows 10 API達成工作列修改系統沒有的效果,軟體是微軟官方免費應用程式,不用擔心有甚麼惡意代碼。

TranslucentTB【微軟官方免費應用程式下載】 

用 TranslucentTB美化工作列前後對照




 TranslucentTB美化桌面,選項隱藏 TB工具列 ,可選擇讓工作列呈現外觀為:正常、透明、不透明、模糊、亞克力。




 

 





謝謝收看

2020年9月27日

Hi-End擴大機入門

  音響器材不同組件各司不同功能,搭配錯誤或擺位不正確,即使花高價,也不是必定就會有好聲。從古至今,談到音響,總是將擴大機列於心臟地位,縱或有人認為聆聽室空間及揚聲器比它更重要,但它絕對是五臟。

  Amplifier─擴大機,在本文中談的是音頻擴大機audio amplifier。說它是擴大器或放大器都無所謂,大家能確切瞭解就好。我們先從功能性談起,再逐漸由淺至深。

☆前級擴大機:

  擴大機的主要作用,是將輸入訊號放大至足以驅動負載。但輸入訊號的電平( 振幅 )大小不同,訊號的負載阻抗也有高有低,故擴大機為因應不同的狀況,常會以不同面貌出現。

  Pre Amplifier─前級擴大機,是承受來自CD、 DVD或LP唱盤、FM/AM調諧器、錄音座…的訊號,放大後去驅動負載,它的負載是後級擴大機。我們應先明瞭兩點,一是前級擴大機可以不單獨存在,它也可以和後級共存。二是除放大訊號去驅動負載外,它還兼具阻抗變換功能。因為前級要承接許多訊源 (source),有CD、調諧器、DVD、錄音座,這些訊源的阻抗極可能都不一致,送到前級就可以先做整合。但以目前的電路設計,這些訊源器材都有傾向低阻抗輸出特性,比較容易匹配。

  你一定看過前級擴大機,背板上有許多鍍金座,面板上也有多只旋鈕或搖頭開關,因此前級擴大機也常被稱做控制放大器。最近這些年來,前級擴大機的設計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因CD唱盤、調諧器、錄音座、DVD,都被列為高電平(high level)訊源,雖然面板上有四或五檔選擇,但你可以隨意接,因它們都是高電平訊源,沒有實質上的差別。

  當然,有高就有低,相對於高電平的就是低電平(low level)訊源,以前風行的LP黑膠唱片系統,就是屬於低電平訊號源。

  LP系統包括轉盤、唱臂及唱頭,其唱頭大致以MM動磁式及MC動圈式這兩種為主流。MM唱頭的輸出電壓只有高電平訊源的五十分之一,甚至三百分之一。而MC唱頭的輸出,更是低到不及MM唱頭的二十分之一。所以接MM唱頭,它的訊號要先單獨放大,然後再送入高電平放大器做第二次放大。接MC唱頭更費事,要先單獨放大,然後再經過MM唱頭放大,最後再送入高電平電路做第三次放大。若是想省掉一級放大,就可以選用高輸出MC唱頭。

  低電平訊源不只輸出電壓(電平、振幅)低,MM及MC唱頭還要經過「反RIAA」網路,而此反RIAA網路,在僅量遵守美國RIAA協會之規範下,每家廠商都有其不同的計算值,這在當年還是一種百花齊放式的特色。

  環視現今前級,具備低電平放大的已很少見,有些前級在面板上直接註明high level高電平放大,無法匹配LP系統。至於給MC唱頭用的前端放大器(Pre Preamp.)或昇壓器(Set Up Trans.),大多也停產多年,初入門者大概只能從圖片緬懷過去的風光歲月。

  很少人認為LP唱片的音質不夠水準,至今仍有極少數發燒友堅持使用LP。但CD系統在操作上實在方便,損耗性也低,軟體也輕巧易於攜帶;而且國外著名唱片廠,新錄音只發行CD,不再發行LP唱片,因此LP很快式微。再加上最近DVD快速成長,若SACD或DVD audio流行,LP就很可能真的完全沒市場。 (註:目前風行的DVD影片,其數位音頻規格48KHz/16bit,不是96KHz/24bit。而DVD audio的規格雖然確定是192KHz/24bit,但SACD的取樣頻率更高過2MHz;純以音質表現論,SACD應優於DVD audio。)

  接近21世紀的前級擴大機還有別的不同,早期的產品都設有tape monitor轉錄功能,那時的音響迷常會購買卡式錄音座,而為了防止因「錄音閉環路」產生回授嘯叫,一定要有tape monitor開關。

  但是如同LP,曾經風光過的卡式座也早就退流行,即便是三磁頭雙驅動軸高級機種,也幾乎是全面停產,Dolby C/Dolby S也都未能改變卡式座被音響市場淘汰出局的命運。所以當你現在有一筆預算,請音響店老闆組合一套音響時,他的器材名單上絕對沒有LP唱盤,也不會有卡式錄音座。

  省略tape monitor,前級擴大機最重要的操作功能就只剩下訊源切換選擇及音量大小控制。某些機種至今依然保有MM唱頭放大器,算是奉送。至於tone control(高、低頻音調控制),以及loudness(響度控制),愈是Hi-End機種,愈是看不到。

  因現在的前級,特性極優,響應有如直線,已不需額外的添油加醋,若想購買具高、低音控制的前級,可能還會遭人恥笑。正因響應平直,高電平前級也被稱為平坦放大器(Flat Amp.)。

☆後級擴大機:

  後級的說法亦有不同,後級擴大機或功率擴大機,Main Amp.或Power Amp.皆可。如同前級擴大機,後級擴大機也是將輸入訊號放大至足以驅動負載。但實際操作時,兩者卻有極大的不同。(Amp為Amplifier的簡寫)

  後級的輸入訊號很單純,就是承接前級的輸出。但後級的負載是喇叭,這就是讓許多音響迷,甚至雜誌評論寫手搞不定之處。後級是前級的負載,是高阻抗負載;喇叭是後級的負載,是低阻抗負載。看起來差不多,只差一個字,但阻抗的一高一低卻造成「很容易推」或「推不動」現象;負載何其重要,因此希望你能真正的搞懂。

  當前級接上高阻抗的後級,它主要提供適切的輸出電壓,因為後級擴大機的輸入阻抗很少低於10KΩ,有這種後級,但不多見,一般都是47KΩ左右。

  當後級擴大機接上低阻抗的喇叭,它不但要提供適切的電壓,也要提供足夠的電流。除少數特例,目前喇叭阻抗很少高過8Ω,甚至還低於4Ω。而1KΩ=1000Ω,差異是不是很大?

  所以Hi-End後級,不但講求大功率輸出,動輒數百瓦,每聲道獨立裝箱,還特別註明是大電流設計,當負載阻抗降低一半,輸出功率會提升至原來的兩倍。若是輸出電流能力不足,當負載阻抗降低時,某些喇叭在工作時,例如Dynaudio,它的阻抗會隨著訊號頻率降低而降低,若擴大機輸出電流不夠,就會產生切割─clipping。

☆綜合擴大機:

  前級與後級裝在一起,就是綜合擴大機(Integrated Amp.)。後級做成mono(單聲道)很常見,前級做成mono也曾經有過,但綜合擴大機一向以單機在市場上出現,筆者從未看過mono綜合擴大機。或許你會想:又是單機,又是前級+後級,所以綜合擴大機不但價格低,音質也不會很好。

  就算是身經百戰的雜誌總編輯,也不會隨口說你錯。因為綜合擴大機有體型、功率、元件上的限制,故以同品牌論,綜合擴大機的價格及質素都沒有分離機種高。但是擴大視野,環顧一下,或許A牌綜合機優於B牌分離式機型。有些綜合機並非數萬元就可擺平,想將它請回家供奉,得花費不少銀子。

  分離式機種在換機時好像比較方便,因前、後級是獨立的,power不夠換power,前級依然可留著用。或是將電晶體前級換成真空管前級,後級依然可留下來用。但綜合機也有巧思,背板上增設Pre Out及Main In插孔,前級與後級就可分開使用。正常操作時,在Pre Out及Main In端子間插上U形銅棒即可。但並非每台綜合機都有前級輸出及後級輸入端子,因這種做法雖有利於使用者比機鬥機,但也可能會降低訊號雜音比,故亦有廠商將此功能省棄。

☆收音擴大機(日本稱呼接收機):

  目前LP與卡式座幾乎已完全退出音響市場,FM/AM調諧器的命運也好不到那去,這幾年從未見雜誌媒體的器材評論有談調諧器的。多年前,國外有廠商想發展AM Stereo立體聲調幅廣播,但最後也沒成功。由於收音擴大機(Receiver)是將前級放大、後級放大、調諧電路三者融合在一起,故它是一機三用。

  歐美廠商對於接收機的生產,好像從未熱衷過,縱或有產品上市,機種也不多。這是日本廠商的專利,每個品牌都有多款機種。日本公司拼命搞接收機,在大約二十多年前,曾經走火入魔,功率愈做愈大,你60W,他80W,我100W。彼此玩到最後,竟然出現每聲道330W超級大功率接收機!最後因音質不佳,弄到兩敗俱傷,消費者和廠商都玩不下去了。

  如果市面上有這種接收機,價格也不高的話,真是自用送人兩相宜。日製品曾出現前級+FM tuner機種,構想不錯,但卻未流行,資歷不深的音響迷可能還不知道有這種機器。

☆家庭劇院環繞(AV擴大機):

  這種AV擴大機才是二十世紀末至二十一世紀音頻擴大機的主流,現今音響入門者已很少著眼於純聽音樂,其興趣是DVD家庭劇院外帶卡拉OK。AV環繞擴大機,集所有操控於一身,等閒之輩如LKK(老扣扣),手握遙控器,可能還不知該按那個鍵。完整的AV擴大機,包括有MM唱頭低電平放大、高電平放大、及多聲道功率放大,此外還內藏最重要的杜比AC-3及dts兩種5.1聲道環繞處理器。

  AV擴大機主要特色是將音頻audio及視頻video結合在一起,音質上或許有所妥協,但它確是普羅消費者的最愛。一面看光碟,一面聽多聲道環繞音效,是不是比純聽音樂更愜意?

  環繞處理技術的進步,以及操控多樣化,都對AV擴大機的銷售有直接助益。Dolby Pro-Logic定向邏輯環繞已不吸引人,新Dolby AC-3才是大家談論重點,dts的加入,更增加了熱絡。假設以dts看影片,以DSP聽唱片,若一機就有此功能,何不花一次錢來換取享受?日本廠商就是看準這點,AV擴大機一直是生產線上的主角。

  有一點要特別提出來說明:日本YAMAHA發展的DSP,雖然也是多聲道環繞系統,但原意是針對聽音樂用,與影片video部份無關。但DSP的理論若直接加在一般聆聽環境上,是有衝突的。因為你的聆聽空間要先規劃成類似無響室,才能發揮DSP模擬各式音樂廳的功效。很多音響評論高手,到現在都不知道這個道理。

  歐美廠商以Hi-End自居,原本不肖生產AV環繞擴大機,但眼見市場日益壯大,終於按耐不住,也投入AC-3/dts處理器及多聲道後級之生產。但它們仍秉持音質至上態度,產品花樣不及日製品,但價格及質素都比日製品高。

  日製AV擴大機操控特性是琳瑯滿目,還具有Y/C分離S輸出入端子,以及最Top的色差端子;操作時還得接上電視。死硬派發燒友雖然瞧不起AV,但AV環繞已襲捲全球,想躲它也不容易。事實上,當音頻與視頻相撞時,音頻的重要性必然是大幅衰退,或僅是視頻的附屬品。誰說觀賞DVD影片一定要搭配5.1聲道環繞?用兩隻喇叭就不行?

  我曾經講過:眼睛長在耳朵的前面,當你觀賞電影或碟片,一旦眼睛被畫面電影劇情吸引,你的耳朵就沒什麼作用了。在雜誌上大力鼓吹AC-3及dts的眾編輯寫手,他的家裏幾乎都只有一對喇叭!根本不在意有無環繞音效。

☆電晶體或是真空管?

  不僅是音響,就算是比較普及的電腦,其原始元件都是真空管。因此某段時期,擴大機都是膽機,它所匹配的喇叭,也都是高效率型式。半導體元件興起後,真空管才逐漸淡出市場。相比之下,半導體固態元件有壽命長、熱度低、輸出功率高的優點。因此很多廠商也放棄真空管,開始採用固態元件來設計擴大機。而真空管生產廠商,有些也關廠,做別的生意去了。

  世事難以預料,這幾年已遭淘汰的真空管竟然回頭了,而且不是悄悄然,是成群結隊的與電晶體相庭抗禮,來勢洶洶。不但膽機之生產如雨後春筍,某些已絕跡多年的真空管也重新問市。

  面對晶體機和膽機,消費者常有無所適從之感,到底那一種聲音比較好?有人批評晶體機又冷又硬,沒有膽機的溫暖,甚至國內許多媒體記者也如此傳述。這種論點是絕對的錯誤!不論電晶體或真空管,只要設計得好,都能發美聲。設計欠妥,用上再昂貴的真空管也得不到美聲。有人拋棄晶體機改用膽機,但聽了十多年膽機再換成晶體機的,也是大有人在。例如幾年前,三重某醫院副院長,在換了Burmester晶體後級之後,才發現十多年來聽膽機都聽錯了!

  電晶體和真空管爭論了不只二十年,筆者看法是:它倆的音色愈來愈接近;膽機有晶體機的通透,晶體機也有膽機的溫暖。將真空管與電晶體結合在一起的混血式設計,就是期望能兼具它倆的優點。但沒這麼幸運,若不是真正高手設計,有可能得到四不像的聲音表現。不過,膽機後級輸出功率普遍偏低,搭配喇叭宜選用高效率、阻抗恆定型。若是玩AV就沒有選擇條件,因為AV擴大機百分百都是電晶體機。

  在音頻放大線路中,許多元件要求配對,特別是輸出級主動元件。對於真空管來說,其配對的精準度通常比電晶體低。以6922/E88CC這種常見的雙三極為例,其內部兩只三極管的誤差常在10%以上。半導體元件,若是複合型式,其特性誤差很少會高過5%,有些超匹配FET,出廠內部設定誤差甚至只有0.3%;真空管就不可能有這種能耐。用真空管測試與配對專用儀器,這樣配對出來誤差就很小了。

☆有源或無源前級:

  有源─active(主動),簡單的說法就是吃電;無源─passive(被動)就不吃電。故此源乃電源之源,非指訊號源。後級擴大機不可能無源,因被動元件無法提供足夠的電壓及電流放大。MC動圈唱頭可接昇壓器,此昇壓器就是標準的無源或被動式器材,它具電壓放大功能。前級也不可能是無源,雖然它的輸出電壓及輸出電流都比後級低,但被動元件也不可能輕易達成提供輸出電流。有一種被動式前級,內部無任何元件,只有輸入訊號源選擇及音量衰減器,再加上輸出及輸入座和配線,就組合成一台前級。說它是被動式前級,在學理上是講不通的,因為它沒有任何放大作用。在工業上,則有類似器材,就直接稱為音量衰減器。如果被動式前級選用高價音量衰減器,例如英國Penny & Giles,輸入輸出端子採用WBT,若是進口品牌,保證一台售價超過新台幣三萬元!

  實際操作上,我們真的可以不需要前級擴大機,有些綜合擴大機也未設前級,此時後級的增益就要設定得比較高。音量衰減器對音質有絕對性影響,一只質優音量,有時比一台價廉的前級擴大機還貴。不論是電阻級進式,或連續旋轉式,都有高級品與低級品,有人堅持Holco電阻級進式,但P&G連續可調式也有Hi-End廠在用。例如丹麥Dynaudio在生產Arbiter前級時,曾試用過市面上能買到的音量控制器,有多段式、有無段式,最後選擇了音質最佳的英國製造導電塑膠無段式P&G音量。美國Mark Levinson前級以往也一向採用P&G音量衰減器,從不用電阻級進式音量。

☆音頻電路類別-A類?AB類?B類?

  請記住負載的重要性,因擴大機諸多特性皆與負載有關。前級擴大機都是A類,道理很簡單,它的負載後級是高阻抗,只要設定一點點電流就能讓它工作在A類。但是後級擴大機的負載是低阻抗的喇叭,電流要設定的很高才能讓它工作在A類。但A類工作雖然失真低,熱度及耗電卻非常高,單聲道A類100瓦後級的靜態功率消耗高達270瓦。

  晶體後級以AB類為主流,但在設計上採主動式偏壓,讓偏流隨著輸入訊號變動,這樣就比較接近A類的低失真,而且沒有A類的高熱及功率消耗。同樣是50瓦輸出,有人認為A類擴大機比AB類擴大機夠力。不是沒道理,因A類工作時,電流/耗損都高,故元件選用特別考慮周到。但AB類擴大機設計得當,特別是大電流,音質也絕不遜於A類。因為A類並非萬靈丹,它解決了某些問題,但也引發其它問題,特別是因高熱極易造成功率晶體特性大幅變動,例如hFE值降低、漏電流昇高。

☆獨立零件或運算放大器(OPA IC):

  Hi-End機幾乎都使用獨立元件,如電晶體、FET、MOS FET,很少用OPA運算放大器。你可以不喜歡IC,但不能說採用IC是簡化電路的偷工行為。要說簡單或複雜,IC內部電路是絕對的複雜,裏面包含了上百或上千個元件,只是當我們拿IC用在線路中,它的周邊元件比較少。確實有不少音響設計者對IC無任何好感,理由也頗充分,因IC的電壓、電流的設定,已在生產線上完成,設計者面對它似乎只有英雄無用武之地。

  請注意:某些電路必定要採用IC,如杜比環繞解碼、D/A converter-DAC;完全不可能採用電晶體去構築。某些高品質IC也很貴,比用獨立元件還花鈔票,也有Hi-End廠商也在高價機內使用IC,例如Jeff Rowland。但是不要看到8隻腳、黑黑的塑料包裝,就一口認定它是IC,它有可能是配對FET而不是IC。

  觀視機器內部,日製AV擴大機較為人詬病,因採大量生產自動插件,再加上功能又多,故元件排列較不整齊,配線也很亂。有些手工搭棚的膽機,內部配線漂亮整齊,極為可觀。除放大元件外,電源穩壓也有IC與獨立元件之分。在DAC或日製環繞擴大機中,穩壓元件的主角幾乎都是三隻腳的IC,但若能改成獨立元件穩壓電路,音質也常會明顯提昇。

☆平衡式或非平衡式(輸入端子接駁比較):

  平衡式balanced端子在許多音響迷心目中是Hi-End代表,代理商及經銷商也往往會告訴消費者:平衡式接駁比較好。專業器材因連線甚長,例如超過三十公尺,必得以平衡線做傳輸。音響器材並非一開始就加入平衡式接續,雖廠商言之鑿鑿,平衡接頭仍未能成為家用音響的普遍性標準。

  音響的平衡,與長距離連接無關,是以高音質做考慮,因此電路設計一定比非平衡式複雜。為達到平衡,在背板上必須加裝有Cannon/XLR三插輸入端子。有些廠商走捷徑,用簡單的反相電路。甚至有些Hi-End機,例如瑞士名廠Revox,它完全沒有平衡電路,它的平衡端子是假的,純粹用來唬外行人。

  真正內行的發燒友,也會知道另一個訊息:一台後級擴大機以非平衡和平衡做接續,平衡式接法會造成雜音增高、頻率響應變窄、失真提升。這並不表示平衡式接駁較差,一切都看設計。當然進行晶體機大多有平衡式端子,膽機則較為罕見。

☆聽說不關機比較好(音響是否要關機?):

  終年不關機的音響迷並不多見,總是擔心這擔心那。有些晶體前級根本未設電源開關,插上電源線就處備戰狀態。你最好安心聽原廠建議,不要自做聰明利用電源排插開機關機,當心開關機時的脈衝透過後級將喇叭燒了。即使不關機,前級也消耗不了多少電。但後級就很難說,大功率純A類機種就明顯耗電。若是真空管膽機,不論前級或後級,不使用時最好關機,除可省電外,也能維持真空管壽命。

  晶體機和膽機都要溫機,也就是操作一段時間後,音質表現才會正常。某些元件或許需要較長時間的溫機(run in),若run in不夠絕對也沒有好聲。你也可以利用小技巧,讓擴大機在關機時兼具溫機功效,這樣開機時不但沒有脈衝,也很快的在每次開機後,就讓擴大機達到最佳工作狀態。但是若預知會停電,最好還是關機,否則電一來就有可能因濾波電容瞬間充電燒斷保險絲。注意:真正的run in不只是開機,要讓系統發出聲音!

  音響領域,甚少存在有一成不變或「放諸四海皆準」的定律,特別是音質優劣認定及器材匹配、喇叭空間擺位…等非數據論點,一向是百花齊放。而且各音響專家之觀點,甚至具有「互相矛盾」的差異性,這是消費者最迷惑之處,因為他們很難聽到真話。 

謝謝收看   

Google公共DNS IP地址,快速、安全的DNS伺服器:8.8.8.8與8.8.4.4(含iPv6)

Google公共DNS IP地址官方說明書【點我去看】        

  Google出了一個開放大眾用「Google Public DNS」網域名稱服務,快速、安全、可靠的DNS IP地址,讓大家上網速度更快更迅速。原本在Google Chrome瀏覽器有內建「DNS預先擷取」功能,來加快開網頁速度,現在更提供了公共DNS IP地址,透過強大技術力與背後龐大資源,讓用戶開網頁速度可以更快。

主DNS伺服器IP(ipv4):  8.8.8.8

次DNS伺服器IP(ipv4):  8.8.4.4

主DNS伺服器IP(ipv6): 2001:4860:4860::8888

次DNS伺服器IP(ipv6): 2001:4860:4860::8844

  所謂的DNS服務,就我們在網址列輸入「http://briian.com」網址(好記名稱)時,電腦會透過DNS伺服器的解析,得知該網址所要前往的IP位址(難記的數字)找到網站伺服器、取得並顯示網頁資料,如果沒DNS伺服器幫忙,大家只能記一堆數字如「208.113.253.37」才能上網,而反應快速DNS伺服器,可幫我們在瀏覽網頁時,更快的解析所要開啟的網址,減少開網頁等待時間(還是要看網路品質)對沒DNS預先擷取功能的瀏覽器,或網頁中包含太多不同網址的複雜網頁來說,也許會有些幫助。

  Google所提供的DNS伺服器IP位址為超好記的「8.8.8.8」與「8.8.4.4」,更厲害的是,如果你有自己的網址,改完網域名稱的IP之後,沒一兩分鐘就可以馬上生效(一般都是6小時~24小時內),如果Google Public DNS的使用者多的話,網站搬家就不用耗太久時間等待了。

  一般我們申請ADSL或各種網路服務的時候,網路公司的人員都會幫我們設定好DNS伺服器,用得也會是網路公司(ISP)所提供的DNS伺服器,除非這些服務出了問題或機器當掉,否則其實也沒啥必要更換。

  不過之前也有介紹過「OpenDNS伺服器」這東西,除了資料庫更新的速度較快之外,也提供了「安全上網」的過濾服務,意思就是可以自動幫我們將惡意網站擋下來或做其他應用。

  現在Google也踩進來了,除了可以服務大家之外,似乎也可以透過這些廣泛的上網行為統計資訊,為其搜尋引擎精準率提供更具體、可信的數字,如果使用Google Public DNS的人多的話。

▼ Windows XP設定DNS伺服器的方法:

  如果你是Windows XP系統的使用者,可以依照下面文章的方法修改DNS伺服器的設定,只要把DNS伺服器的IP改為「8.8.8.8」跟「8.8.4.4」就可以了。



▼ Windows Vista、Win7設定DNS伺服器的方法:

▼ 依序按下「開始」→ 「控制台」,開啟控制台視窗後,按一下「檢視網路狀態及工作」,開啟網路設定視窗



▼ 按一下左上角的「變更介面卡設定」



▼ 在「區域連線」圖示上按右鍵再點「內容」



▼ 點選「網際網路通訊協定第4版(TCP/IPv4)」,再按一下「內容」



▼ 點選「使用下列的DNS伺服器位址」然後再填上「8.8.8.8」與「8.8.4.4」即可



謝謝收看

快速最佳化網路設定(二)

 本文延續(7/19)這篇"快速最佳化網路設定",調整"網路卡"過程中有以下問題,請看以下說明:

#例外補償設定

若你在上述操作發現 RFC1323 或者 MTU沒有更改請照下列此操作,要更改先以"系統管理員"開啟CMD (沒有用"系統管理員"開啟,CMD輸入指令會叫你開權限)。▽▽



▽▽開啟後就長得像這樣



開完就給他開著 繼續下列步驟

# 指令關閉RFC1323方法,複製下列文字

"netsh int tcp set global timestamps=disabled"

▽▽複製語法後貼上至CMD像(下圖)畫面那樣



這樣就完成關閉動作了

# 指令設定 MTU 方法

1.先到網路和共用中心,找到你的"網路介面卡",確認完整ID。▽▽



2.複製以下語法

netsh interface ipv4 set subinterface "網路介面ID" mtu=1492/1500 store=persistent

以上圖示範來說,我的ID就叫 "乙太網路",然後非中華用戶就改成

netsh interface ipv4 set subinterface "乙太網路" mtu=1500 store=persistent

如果你的網路ID是寬頻連線,又是中華用戶那就改成

netsh interface ipv4 set subinterface "寬頻連線" mtu=1492 store=persistent

然後丟到CMD 像下面這樣▽▽


                                                             

*若是有兩個網路卡就要兩個網路卡都要設定。

*記住中華撥接用戶使用1492 非中華DHCP自動取得用戶為1500。

*網路ID中文絕對不能打錯.如果打錯請在重新更改一次。

顯示確認後 完成變更

兩項設定完程後,再回去測試網頁確認有無變更,若仍沒有變更請多試幾次和多重新整理網頁即可。

# 中華用戶調整後 速度緩慢之解決方式(若沒有緩慢的問題不要照這樣操作,因為會影響連線速率)

請先用"系統管理員"把CMD開啟

1. 複製以下語法 並輸入以下指令

ping www.google.com -f -l 1492 (*1500以內)

若顯示 需要切割封包,但已設定 DF 旗標封包: 已傳送 = 4,已收到 = 0, 已遺失 = 4 (100% 遺失)。

出現遺失就表示你不適合1492的MTU設定,那就請繼續修改後面的數字如 1460 繼續測試

ping www.google.com -f -l 1460        

測試到沒有遺失為止

示範如下

比如我到1472就沒有遺失了,但是改到1474仍有遺失,所以我的MTU最大值設定就是1472,得出這個結果後參考(#指令設定MTU方法),把MTU改成 你測試結果出來的數字並設定就可以恢復正常瀏覽網頁了。

如果您覺得很複雜看不懂嗎?然後又真的不想找數字,那就直接用1462去代吧!

把下面這段語法丟到CMD去  

netsh interface ipv4 set subinterface "寬頻連線" mtu=1462 store=persistent

注意事項:

*一樣要注意,你的網路ID是否正確。

*記得CMD一樣要用"系統管理員"開啟。

*設定後如果還是緩慢,一樣要照上面的方式查最佳MTU,然後再更改MTU。

*本設定只要是Win系統,幾乎全都適用,選項是大範圍調整,並非個人化細節調整。

*有無改善,主要還是依照你個人的電腦效能和網路速度的實際情況。

*如果你家網路的是使用低於60M以下的網路速度,建議還是升級網路速度至60M。

*最佳連線速率品質,就是把連接電腦的網路線,直接接到數據機後面的孔位上做連線,以便取得最佳連線品質。

*最佳測試環境,是在含網路的安全模式下做的測試,顯示出的數據是最可靠的。

*測試前請排除數據機內建AP連結或其他WIFI連線活動和其他背景程式,確保顯示數據正確。

*部分網路業者雖不保證頻寬,但多數業者有線連接速率基本是保證8成,若不符合可向業者提出改善或要求派修。

謝謝收看

真空管音響的聲音真的比較好聽嗎?答案:是真的!

首先聲明音響都是消費級器材列如...

擴音機前級Yamaha CX-A5000 

後級是Yamaha MX-A5000 

喇叭是亞瑟 BE-20、CP771..等

藍光碟是PS3 

電視是Sharp 80吋。

  總金額遠低於百萬,裡面沒有一台是真空管型,沒有百萬靜電喇叭或鸚鵡號角喇叭,沒有一樣是昂貴監聽室器材,全是消費電晶體設備。常聽到百萬、千萬級音響玩家說:真空管音響,聲音比較好,比較溫潤、柔滑、甜美、悅耳。知道他們想說甚麼嗎?這些形容詞未免太抽象了吧。做為曾經親自設計過音響,有量產百萬台中低階音響,OEM賣給世界名廠經驗的老工程師,從MT到ST真空管時代,開始設計音響,直到走入線性電晶體IC混合厚膜時代,數位D類時代,我們一直不解真空管好在哪裡?因為在高級儀器測試下,真空管前級、後級不論功率、諧波失真、頻率響應、輸出阻抗、阻尼係數,數據都沒有比電晶體好。

那為何用真空管音響聽音樂比較悅耳呢?特別是用黑膠唱片做音樂來源時更明顯呢?

  我多年來都一直附合主流思潮,假設雙載子電晶體因為同時有反方向電子與電洞流動,兩者的遷移率相差兩倍,所以可能是原因,但是到了FET場效應電晶體出現後,這個想法就不能成立了。因為FET是單一載子元件, 也就是同時只有電子或電洞在運作。

  我又想這些應該是復古崇古心理作祟,但是經過幾次雙邊盲目測驗後,真空管還是勝出。尤其是用黑膠唱片時。這種情形對一個相信規格、公式、儀器的人是很困窘的。每次看到假音響專家,用胡說八道、語焉不詳的形容詞堆砌組合,在互相爭辯時,覺得很可笑,但是自己又提不出一套正確完整的說法。

  真空管音響會令音樂變得悅耳,不只音樂家同意,普通家庭音響玩家也喜歡,甚至不懂音響的妻子到音響室小坐,聽到後也會讚嘆,這台比較好聽。可是在實驗室測量,真空管音響明明是有很嚴重的二次諧波失真阿!

  如果我們拆開頂級專業吉他放大器,會驚呀的發現裡面竟是一顆真空管,而且設計成會產生嚴重二次諧波失真,再用儀器測量高級名小提琴,發現他的結構竟然也是用來產生二次諧波。原來這一切就是溫潤、悅耳的秘密。

  於是我們就在實驗室用電腦模擬二次諧波,透過超低失真的電晶體放大器播放,希望也能產生悅耳音樂。結果是真的有好些,但沒真空管機那麼好。

  這其中一定還有甚麼秘密,深入研究發現,好聽的絃樂、銅管、敲擊樂器都有一個共同現象,就是除了二次諧波特別豐富外,其諧波強度還會隨著音量加大而失真更嚴重。這真是一個令人跌破眼鏡的發現,因為三級真空管也正好有功率越大二次諧波失真越大的現象,尤其是到達功率極限時其破音更是高比例,大量強烈的二次諧波。

例如:

若1W 輸出時二次諧波失真是 1% 即 0.01 W 

在10W 輸出時二次諧波失真失真 5% 即 0.5 W

100W輸出時二次諧波失真失真 20% 即 20W

  即功率越大二次些波比率越高。所以當二次諧波鬧成一場時,人耳竟然不覺得吵,反而有溫謦感。

頭頂門框限制

  真空管較好聽,另一個確定的原因是大家都知道的,"頭頂門框限制" Head-up。電晶體音響功率超過極限時,會將超過大的聲音部分無情的切掉,除了會使高音消失外,也會產生大量很難聽的奇次高諧波 ,及高頻黑噪音,甚至立即燒毀。所以不好聽,聽久會疲勞。而真空管機則會容許功率超過上限30-50% 然後緩緩飽和,圓圓壓扁,產生高比例大量溫潤的二次諧波。雖然真空管屏極也會短暫發熱發紅,但數秒內不會立即燒毀。

電容器品質好

  真空管音響因為使用電壓高 100-300V 比電晶體的30-50V 高很多,所以使用的電容器多是高級紙質、塑膠質電容器,比電晶體用的鋁電解質電容器損失角小很多。壞的電容器會造成高頻移相及瞬態失真,甚至因逆向電壓而爆炸,以前無法測量,現在新型儀器已能量出,所以一流廠商也都是改用胆質或更高級材料。很多濫竽充數工程師,不知電解電容需要維持順向電壓,而讓它長期處於微量逆向電壓下工作,除了會造成嚴重失真外,也會變成不定時炸彈。

負回授、過低輸出阻抗、過高阻尼係數

  真空管擴音器因為放大率有限,沒餘裕可供負回授電路浪費,加上其線性好,幾乎不需要使用太多負回授電路來修飾原來缺點,使得電路簡潔,瞬態失真小。總諧波失真值不會隨頻率升高而急遽升高。這點對音樂家就很重要。電晶體擴音機,為了掩飾本質缺點,採用超高負迴授來消除總諧波失真,致使輸出阻抗低得太誇張,也就是俗稱的阻尼係數太高。用儀器測量就會發現,總諧波失真值在高頻端會急遽升高數倍,例如頻率響應7Khz-22Khz之間。

  阻尼系數太高會怎樣,擴音機推喇叭線圈產生磁場使紙盆在磁鐵內移動,紙盆彈回時,因愣次定律,會產生逆向電壓灌回擴音機,擴音機裡的電晶體或真空管要負責將其吃掉消耗成熱量,這就是阻尼。汽車懸吊系統若阻尼太低,撞到凹洞輪子會彈跳很多次不停,因為能量沒被吸收掉,加上阻尼器後,就會正好彈一下後恢復原位,如果裝阻尼系數太高的零件,輪子凹下去後3秒鐘才恢復,就很可笑。又例如,汽車若以5檔開高速公路,因阻尼係數低,放油門時車會繼續滑,很順。但若以2檔開 100公里時速,只要放油門,車子會立刻急遽減速,這就是阻尼係數高引起的。

  奇次高諧波就是 3,5,7倍諧波,例如基頻是100 Hz奇次諧波就是300,500,700Hz,會令人有不悅感。偶次諧波就是就是 2,4,6倍諧波,例如基頻是100 Hz偶次諧波就是200,400,600Hz,會令人有愉悅感。(例如當你聽到C調的A音440hz時會出現一個不該有的高八度音880hz的A及高二個八度的A 1760HZ ) 有趣的是當這些二次高諧波出現時,人耳不但不會覺得不快,卻反而有愉悅感,這很可能是生物演化過程中,從阿米巴到哺乳動物演化時,二次諧波常常代表協和、安全的環境吧!

  近年來數位技術發達,人類已經可以將聲音精準錄下,精確無損的複製、重播,數位科技可將聲音抽樣切成 44.1K 48K 96K 192K甚至1141K 2282K小片 (K代表1000簡寫),然後每小片再稱斤稱兩,測量後計算解析出12-16-24bit數位碼,它的分解能力已經超過人耳聽力極限的數百倍,它不會因複製、傳播而損失,一般人耳已不可能分辨差異。當然數位化無論抽樣多密,解析度多高,永遠會有抽樣誤差,抽樣時間差,量子化雜訊。

  所以聲音學上麥克風永遠無法完美的將音波轉成電子訊號,喇叭或耳機也不可能將電流完美轉成聲音,但是在人耳聽得到的範圍20-20KHz 0-120dB動態範圍內,其實已夠用了。

謝謝收看

英國30年代膽機LEAK TL25 plus單聲道擴大機

   LEAK TL 25 Plus單聲道25瓦功率放大器,功率管可用KT66或EL34或5881,功率輸出電壓20Hz~100KHz/20Vp-p(峰值電壓)。

Leak-TL-25-Plus使用手冊下載【點我下載】 

LEAK TL 25 Plus資料網頁【點我去LEAK資料網頁】


  

   這老闆開店在中和維修音響,客人機器放在這邊,已經很久了,到最近才開始整修,故障原因是有哼聲、輸出推力變小。這兩台膽機是一對,機子外觀無碰傷、無掉漆,是保存很好少見的漂亮,當初應花了不少銀兩。

故障有哼聲、輸出推力變小,解決方法要更換所有電容。

   TL25 plus可使用6L6's、KT66、EL34系列管,個人認為還是KT66最速配,推薦管子組合TFK ( Telefunken ) ECC81、 EF86,所有的油質電容都需要更換,依客戶喜好要求,用耐高電壓的SPRAGUE油質電容 ( REAL CAP + SPRAGUE VQ ),新品或舊品搭配合,希望能得到滿意結果。

  故障有哼聲、輸出推力變小,首先將乾涸的電解電容全部換新,改善哼聲問題後,試聽音色,再更換交聯電容即可。

試聽與測試:

  使用真空管是MULLARD GZ34、TELEFUNKEN ECC81 EF86、TUNG_SOL 5881管子。一開聲就知道,如同LEAK玩家們描述,好甜、好細、又鬆又軟真是好聲。REAL CAP + VQ ( 耐高電壓的SPRAGUE油質電容 ) 成功的組合陰柔細緻、厚甜,不愧音響銘器果然不凡佩服!

100 HZ 完美無瑕



1KHZ 完美無瑕



10KZ 略有圓角

  上述波型就是會唱出好聲的波型 , 100HZ 保證了厚度, 1KHZ 保證了甜度,10KHZ 略有圓角的波型 , 高音滑順而不刺耳。

   所以我曾說過用眼睛看就可以知道聲音好壞 絕非胡言。相對於 JADIS 放大器的波型高下立判 不用多說。與MCINTOSH MC75相比較一柔 一剛的聲音反差真大。


謝謝收看 

2020年9月24日

SSD當系統碟和HDD當資料碟的C/P值最高

  過去SATA 6Gb/s SSD(固態硬碟)一直被視為有錢人御用的,但在2013年今天,它因MLC Flash RAM晶片顆粒製造技術進步與良率提升,產能拉高,又加上sata 6Gb/S控制晶片廠良性競爭下,所以製造sata 6GB/S SSD的主要兩大晶片元件成本降低,sata 6GB/S SSD價格就親民了。60Gb最便宜在不到$NT2000元,120Gb最便宜在不到$NT3500元,而180Gb以上的價格就比較高,若使用60Gb SATA 6Gb/s SSD當系統碟配2TB以上HDD作資料碟(2TB使用請看http://johnpam11.pixnet.net/blog/post/95892326)這樣SSD+HDD的C/P值最高,SSD系統碟灌 作業系統/驅動程式/應用程式(電玩遊戲),HDD裏存入  文件/影片,得到的是電腦開機快與應用程式開啟快(電玩遊戲載入快)。

  若你是AMD晶片主版要在灌Win 7作業系統時協同加入(proflie Directory 1.02http://profile-relocator.soft112.com),這樣在Windows的User內的媒體櫃的文件、音樂、視訊、圖片在SSD 60Gb小小容量裏就不用搬移檔案到HDD的動作,也可延長SSD的壽命。

   為什麼SSD容量會有120GB/128GB和240GB/256GB這樣的容量分別?不管是120GB還是240GB,其實裡面安裝的快閃記憶體都有完整的128、256GB容量,而少掉的空間是廠商設計要給SSD作拉圾檔案收回(garbage collection),修正錯誤(Error correction)或其它資料保護技術所預留的空間(Over-provisioning)簡稱OP,每顆SSD都會有OP,一般我們常買的SSD這OP所佔用的容量約7%,企業級SSD會注重穩定與耐用度所以高達28%,所以廠商不管怎標示容量,SSD都和HDD硬碟作格式化後容量相同,且廠商硬碟容量標示是10進位,但硬碟容量是2進位,所以二種單位會有7.37%的誤差,舉例 256GB SSD是256 X 0.0737 = 18.8672,而256GB SSD容量是256 - 18.8672 = 237.1328近似約240所以256GB SSD就是240GB SSD的容量標示,現在SSD也有辨識軟體SSD-Z。以前用來看SSD的資訊大都普遍用CrystalDiskInfo,但SSD-Z的介面似乎更親切一點。SSD-Z的介面與CPU-Z、GPU-Z類似,可用來識別SSD的型號、品牌Logo、韌體版本、誰家的控制器晶片、製程、容量、SMART...等訊息,還內附帶簡易的Benchmark像老牌檢測傳統硬碟(HDD)HD Tune軟體一樣的效能測試。 

介紹一款Kingston HyperX Fury 120Gb SSD


  

印Kingston同步MLC顆粒記憶體(NAND Flash Memory)

主控制晶片SandForce SF-2281

厚度7mm

金屬外殼,另購2.5"轉3.5"硬碟架

三年保固

   Kingston HyperX Fury 120Gb SSD用MLC顆粒有什麼好處?以下SSD不同顆粒記憶體壽命長短表格,看MLC那行它P/E cycles(SSD壽命數據)有3,000到10,000,而伺服器與企業用SLC的高達50,000到100,000,原因SSD SLC顆粒壽命長而成本高是企業才會用,MLC顆粒差強人意與TLC顆粒相比壽命強一些吧!



  CrystalDiskMark效能測試,測試電腦775平台、雙核處理器2.5Ghz、SATA II_3Gb、MEM 8Gb、作業系統Win10_64bit有優化SSD效能。



一款Kingston SUV(UV)500系列 240Gb SSD



Kingston TLC顆粒記憶體NAND Flash Memory

主控制晶片

厚度7mm

金屬外殼,另購2.5"轉3.5"硬碟架

有到5年的保固 

  CrystalDiskMark效能測試 ,測試電腦_775平台、CPU雙核2.5Ghz、SATA II_3Gb、MEM 8Gb、作業系統Win10_64bit有優化SSD效能



介紹一款金士頓KC600 1TB SSD



美光3D TLC顆粒記憶體(3D TLC NAND Flash Memory)

主控制晶片 Silicon Motion(慧榮) SM2259H

快取記憶體 印Kingston記憶體DDR3L 1GB

厚度7mm

金屬外殼,另購2.5"轉3.5"硬碟架

5年保固 

  CrystalDiskMark效能測試,測試環境AMD AM3平台、四核處理器3.0Ghz、SATA II_3Gb、MEM 12Gb、作業系統Win10家用版。

  WD硬碟依不同用途作為各使用情形區分有:Black(黑標)、Blue(藍標)、 Red(紅標)、Purple(紫標)、Green(綠標)、WD 企業碟、WD 雲端碟、WD 監控碟。 



 WD全系列磁錄式硬碟


 

Purple(紫標)硬碟是居家安全閉路監視用途


    

  WD在台北光華數位新天地6樓,設有WD服務/維修中心,不用透過代理商,保固內免費換良品,Black(黑標) 5年、Blue(藍標) 2年、Red(紅標) 3年、Purple(紫標) 3年、Green(綠標) 2年、企業碟 5年、雲端碟 5年、監控碟 3年或過保要收費、給原廠RMA服務方便送修。

WD直營顧客服務中心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市民大道三段8號6樓2室。 

WD 保固服務相關資訊 

謝謝收看 

2020年9月15日

主機板故障診斷卡-故障代碼含義和指示燈功能速查表

   主機板故障診斷卡也叫POST卡(Power On Self Test)。電腦開機時BIOS對主機板基本I/O設備進行初始化和自檢,當BIOS要進行某項檢測同時,會將該項檢測的診斷碼發送到PCI或ISA匯流排,如果該項檢測順利通過,再進入下一項檢測同時發出下一個某項檢測診斷代碼。

  如果電腦BIOS在自檢發生錯誤或死機,則該某項檢測沒過就停留在該項檢測診斷代碼,根據顯示故障代碼,對照該主機板的BIOS診斷代碼含義,幫助你瞭解主機板哪裡故障了。

☆指示燈功能速查表:

*CLK 總線時鐘 不論ISA或PCI只要一塊空板(無CPU等)接通電源就應常亮,否則CLK信號壞。

*BIOS 基本輸入輸出 主機板運行時對BIOS有讀操作時就閃亮。

*IRDY 主設備準備好 有IRDY信號時才閃亮,否則不亮。

*OSC 振盪 ISA槽的主振信號,空板上電則應常亮,否則停振。

*FRAME 幀週期 PCI槽有循環幀信號時燈才閃亮,平時常亮。

*RST 復位 開機或按了RESET開關後亮半秒鐘熄滅必屬正常,若不滅常因主機板上的複位插針接上了加速開關或複位電路壞。

*12V 電源 空板上電即應常亮,否則無此電壓或主機板有短路。

*-12V 電源 空板上電即應常亮,否則無此電壓或主機板有短路。

*5V 電源 空板上電即應常亮,否則無此電壓或主機板有短路。

*-5V 電源 空板上電即應常亮,否則無此電壓或主機板有短路。 (只有ISA槽才有此電壓)

*3V3 電源 這是PCI槽特有的3.3V電壓,空板上電即應常亮,有些有PCI槽的主機板本身無此電壓,則不亮。


☆故障代碼含義:

*C0 開機檢測代碼顯示C0,這為主機板BIOS故障或者主機板晶片已壞。

*C1 C1本為檢測是否內存通過,停止即為不過,但是主機板也有故障嫌疑的。

*C3 內存問題D3、D4:此都為內存問題,但是主機板內存插槽也有可能,多數出在AMD的板上,這時可以把CPU風扇拿出來,上緊CPU再進行通電測試。

*25 25為顯卡或插槽問題,一般清過主機板BIOS就能亮機,不然就換過顯卡。

*26或者2b 亮機,不亮機考慮顯卡。

*31 顯卡或插槽問題。

*45 顯卡問題。

*00 剛開機就直接到00或者FF是CPU或者主機板晶片壞。

*FF 剛開機就直接到00或者FF是CPU或者主機板晶片壞,也可能是供電不足。

*13 在AMI BIOS13是正常。

*75 BIOS故障,重設BIOS即可。

*00 開機代碼轉到最後顯示為這個為正常已經亮機。

*FF 開機代碼轉到最後顯示為這個為正常已經亮機。

*05 如果不斷重複製造測試1至5,可獲得8042控制狀態。已確定軟復位/通電;即將啟動ROM。 DMA初如準備正在進行或者失靈。

*06 使電路片作初始準備,停用視頻、奇偶性、DMA電路片,以及清除DMA電路片,所有頁面寄存器和CMOS停機字節。已啟動ROM計算ROM BIOS檢查總和,以及檢查鍵盤緩衝器是否清除。 DMA初始頁面寄存器讀/寫測試正在進行或失靈。

*07 處理器測試2,核實CPU寄存器的工作。 ROM BIOS檢查總和正常,鍵盤緩衝器已清除,向鍵盤發出BAT(基本保證測試)命令。

*08 使CMOS計時器作初始準備,正常的更新計時器的循環。已向鍵盤發出BAT命令,即將寫入BAT命令。 RAM更新檢驗正在進行或失靈。

*09 EPROM檢查總和且必須等於零才通過。核實鍵盤的基本保證測試,接著核實鍵盤命令字節。第一個64K RAM測試正在進行。

*0A 使視頻接口作初始準備。發出鍵盤命令字節代碼,即將寫入命令字節數據。第一個64K RAM晶片或數據線失靈,移位。

*0B 測試8254通道0。寫入鍵盤控制器命令字節,即將發出引腳23和24的封鎖/解鎖命令。第一個64K RAM奇/偶邏輯失靈。

*0C 測試8254通道1。鍵盤控制器引腳23、24已封鎖/解鎖;已發出NOP命令。第一個64K RAN的地址線故障。

*0D 1、檢查CPU速度是否與系統時鐘相匹配。 2、檢查控制晶片已編程值是否符合初設置。 3、視頻通道測試,如果失敗,則鳴喇叭。已處理NOP命令;接著測試CMOS停開寄存器。第一個64K RAM的奇偶性失靈

*0E 測試CMOS停機字節。 CMOS停開寄存器讀/寫測試;將計算CMOS檢查總和。初始化輸入/輸出端口地址。

*0F 測試擴展的CMOS。已計算CMOS檢查總和寫入診斷字節;CMOS開始初始準備。 。

*10 測試DMA通道0。 CMOS已作初始準備,CMOS狀態寄存器即將為日期和時間作初始準備。第一個64K RAM第0位故障。

*11 測試DMA通道1。 CMOS狀態寄存器已作初始準備,即將停用DMA和中斷控制器。第一個64DK RAM第1位故障。

*12 測試DMA頁面寄存器。停用DMA控制器1以及中斷控制器1和2;即將視頻顯示器並使端口B作初始準備。第一個64DK RAM第2位故障。

*13 測試8741鍵盤控制器接口。視頻顯示器已停用,端口B已作初始準備;即將開始電路片初始化/存儲器自動檢測。第一個64DK RAM第3位故障。

*14 測試存儲器更新觸發電路。電路片初始化/存儲器處自動檢測結束;8254計時器測試即將開始。第一個64DK RAM第4位故障。

*15 測試開頭64K的系統存儲器。第2通道計時器測試了一半;8254第2通道計時器即將完成測試。第一個64DK RAM第5位故障。

*16 建立8259所用的中斷矢量表。第2通道計時器測試結束;8254第1通道計時器即將完成測試。第一個64DK RAM第6位故障。

*17 調準視頻輸入/輸出工作,若裝有視頻BIOS則啟用。第1通道計時器測試結束;8254第0通道計時器即將完成測試。第一個64DK RAM第7位故障。

*18 測試視頻存儲器,如果安裝選用的視頻BIOS通過,由可繞過。第0通道計時器測試結束;即將開始更新存儲器。第一個64DK RAM第8位故障。

*19 測試第1通道的中斷控制器(8259)屏蔽位。已開始更新存儲器,接著將完成存儲器的更新。第一個64DK RAM第9位故障。

*1A 測試第2通道的中斷控制器(8259)屏蔽位。正在觸發存儲器更新線路,即將檢查15微秒通/斷時間。第一個64DK RAM第10位故障。

*1B 測試CMOS電池電平。完成存儲器更新時間30微秒測試;即將開始基本的64K存儲器測試。第一個64DK RAM第11位故障。

*1C 測試CMOS檢查總和。第一個64DK RAM第12位故障。

*1D 調定CMOS配置。第一個64DK RAM第13位故障。

*1E 測定係統存儲器的大小,並且把它和CMOS值比較。第一個64DK RAM第14位故障。

*1F 測試64K存儲器至最高640K。第一個64DK RAM第15位故障。

*20 測量固定的8259中斷位。開始基本的64K存儲器測試;即將測試地址線。從屬DMA寄存器測試正在進行或失靈。

*21 維持不可屏蔽中斷(NMI)位(奇偶性或輸入/輸出通道的檢查)。通過地址線測試;即將觸發奇偶性。主DMA寄存器測試正在進行或失靈。

*22 測試8259的中斷功能。結束觸發奇偶性;將開始串行數據讀/寫測試。主中斷屏蔽寄存器測試正在進行或失靈。

*23 測試保護方式8086虛擬方式和8086頁面方式。基本的64K串行數據讀/寫測試正常;即將開始中斷矢量初始化之前的任何調節。從屬中斷屏蔽存器測試正在進行或失靈。

*24 測定1MB以上的擴展存儲器。矢量初始化之前的任何調節完成,即將開始中斷矢量的初始準備。設置ES段地址寄存器註冊表到內存高端。

*25 測試除頭一個64K之後的所有存儲器。完成中斷矢量初始準備;將為旋轉式斷續開始讀出8042的輸入/輸出端口。裝入中斷矢量正在進行或失靈。

*26 測試保護方式的例外情況。讀出8042的輸入/輸出端口;即將為旋轉式斷續開始使全局數據作初始準備。開啟A20地址線;使之參入尋址。

*27 確定超高速緩衝存儲器的控製或屏蔽RAM。全1數據初始準備結束;接著將進行中斷矢量之後的任何初始準備。鍵盤控制器測試正在進行或失靈。

*28 確定超高速緩衝存儲器的控製或者特別的8042鍵盤控制器。完成中斷矢量之後的初始準備;即將調定單色方式。 CMOS電源故障/檢查總和計算正在進行。

*29 已調定單色方式,即將調定彩色方式。 CMOS配置有效性的檢查正在進行。

*2A 使鍵盤控制器作初始準備。已調定彩色方式,即將進行ROM測試前的觸發奇偶性。置空64K基本內存。

*2B 使磁碟驅動器和控制器作初始準備。觸發奇偶性結束;即將控制任選的視頻ROM檢查前所需的任何調節。屏幕存儲器測試正在進行或失靈。

*2C 檢查串行端口,並使之作初始準備。完成視頻ROM控制之前的處理;即將查看任選的視頻ROM並加以控制。屏幕初始準備正在進行或失靈。

*2D 檢測並行端口,並使之作初始準備。已完成任選的視頻ROM控制,即將進行視頻ROM回复控制之後任何其他處理的控制。屏幕回掃測試正在進行或失靈。

*2E 使硬磁盤驅動器和控制器作初始準備。從視頻ROM控制之後的處理復原;如果沒有發現EGA/VGA就要進行顯示器存儲器讀/寫測試。檢測視頻ROM正在進行。

*2F 檢測數學協處理器,並使之作初始準備。沒發現EGA/VGA;即將開始顯示器存儲器讀/寫測試。 。

*30 建立基本內存和擴展內存。通過顯示器存儲器讀/寫測試;即將進行掃描檢查。認為屏幕是可以工作的。

*31 檢測從C800:0至EFFF:0的選用ROM,並使之作初始準備。顯示器存儲器讀/寫測試或掃描檢查失敗,即將進行另一種顯示器存儲器讀/寫測試。單色監視器是可以工作的。

*32 對主機板上COM/LTP/FDD/聲音設備等I/O晶片編程使之適合設置值。通過另一種顯示器存儲器讀/寫測試;卻將進行另一種顯示器掃描檢查。彩色監視器(40列)是可以工作的。

*33 視頻顯示器檢查結束;將開始利用調節開關和實際插卡檢驗顯示器的關型。彩色監視器(80列)是可以工作的。

*34 已檢驗顯示器適配器;接著將調定顯示方式。計時器滴答聲中斷測試正在進行或失靈。

*35 完成調定顯示方式;即將檢查BIOS ROM的數據區。停機測試正在進行或失靈。

*36 已檢查BIOS ROM數據區;即將調定通電信息的游標。門電路中A-20失靈。

*37 識別通電信息的游標調定已完成;即將顯示通電信息。保護方式中的意外中斷。

*38 完成顯示通電信息;即將讀出新的游標位置。 RAM測試正在進行或者地址故障》FFFFH。

*39 已讀出保存游標位置,即將顯示引用信息串。

*3A 引用信息串顯示結束;即將顯示發現信息。間隔計時器通道2測試或失靈。

*3B 用OPTI電路片(只是486)使輔助超高速緩衝存儲器作初始準備。已顯示發現信息;虛擬方式,存儲器測試即將開始。按日計算的日曆時鐘測試正在進行或失靈。

*3C 建立允許進入CMOS設置的標誌。串行端口測試正在進行或失靈。

*3D 初始化鍵盤/PS2鼠標/PNP設備及總內存節點。並行端口測試正在進行或失靈。

*3E 嘗試打開L2高速緩存。數學協處理器測試正在進行或失靈。

*40 已開始準備虛擬方式的測試;即將從視頻存儲器來檢驗。調整CPU速度,使之與外圍時鐘精確匹配。

*41 中斷已打開,將初始化數據以便於0:0檢測內存變換(中斷控制器或內存不良) 從視頻存儲器檢驗之後復原;即將準備描述符表。系統插件板選擇失靈。

*42 顯示窗口進入SETUP。描述符表已準備好;即將進行虛擬方式作存儲器測試。擴展CMOS RAM故障。

*43 若是即插即用BIOS,則串口、並口初始化。進入虛擬方式;即將為診斷方式實現中斷。

*44 已實現中斷(如已接通診斷開關;即將使數據作初始準備以檢查存儲器在0:0返轉。) BIOS中斷進行初始化。 

*45 初始化數學協處理器。數據已作初始準備;即將檢查存儲器在0:0返轉以及找出系統存儲器的規模。

*46 測試存儲器已返回;存儲器大小計算完畢,即將寫入頁面來測試存儲器。檢查只讀存儲器ROM版本。

*47 即將在擴展的存儲器試寫頁面;即將基本640K存儲器寫入頁面。

*48 已將基本存儲器寫入頁面;即將確定1MB以上的存儲器。視頻檢查,CMOS重新配置。

*49 找出1BM以下的存儲器並檢驗;即將確定1MB以上的存儲器。

*4A 找出1MB以上的存儲器並檢驗;即將檢查BIOS ROM數據區。進行視頻的初始化。

*4B BIOS ROM數據區的檢驗結束,即將檢查和為軟復位清除1MB以上的存儲器。

*4C 清除1MB以上的存儲器(軟復位)即將清除1MB以上的存儲器。屏蔽視頻BIOS ROM。

*4D 已清除1MB以上的存儲器(軟復位);將保存存儲器的大小。

*4E 若檢測到有錯誤;在顯示器上顯示錯誤信息,並等待客戶按鍵繼續。開始存儲器的測試:(無軟復位);即將顯示第一個64K存儲器的測試。顯示版權信息。

*4F 讀寫軟、硬盤數據,進行DOS引導。開始顯示存儲器的大小,正在測試存儲器將使之更新;將進行串行和隨機的存儲器測試。

*50 將當前BIOS監時區內的CMOS值存到CMOS中。完成1MB以下的存儲器測試;即將高速存儲器的大小以便再定位和掩蔽。將CPU類型和速度送到屏幕。

*51 測試1MB以上的存儲器。

*52 所有ISA只讀存儲器ROM進行初始化,最終給PCI分配IRQ號等初始化工作。已完成1MB以上的存儲器測試;即將準備回到實址方式。進入鍵盤檢測。

*53 如果不是即插即用BIOS,則初始化串口、並口和設置時種值。保存CPU寄存器和存儲器的大小,將進入實址方式。

*54 成功地開啟實址方式;即將復原準備停機時保存的寄存器。掃描“打擊鍵”

*55 寄存器已復原,將停用門電路A-20的地址線。

*56 成功地停用A-20的地址線;即將檢查BIOS ROM數據區。鍵盤測試結束。

*57 BIOS ROM數據區檢查了一半;繼續進行。

*58 BIOS ROM的數據區檢查結束;將清除發現信息。非設置中斷測試。

*59 已清除信息;信息已顯示;即將開始DMA和中斷控制器的測試。

*5A 顯示按“F2”鍵進行設置。

*5B 測試基本內存地址。

*5C 測試640K基本內存。

*60 設置硬盤引導扇區病毒保護功能。通過DMA頁面寄存器的測試;即將檢驗視頻存儲器。測試擴展內存。

*61 顯示系統配置表。視頻存儲器檢驗結束;即將進行DMA#1基本寄存器的測試。

*62 開始用中斷19H進行系統引導。通過DMA#1基本寄存器的測試;即將進行DMA#2寄存器的測試。測試擴展內存地址線。

*63 通過DMA#2基本寄存器的測試;即將檢查BIOS ROM數據區。

*64 BIOS ROM數據區檢查了一半,繼續進行。

*65 BIOS ROM數據區檢查結束;將把DMA裝置1和2編程。

*66 DMA裝置1和2編程結束;即將使用59號中斷控制器作初始準備。 Cache註冊表進行優化配置。

*67 8259初始準備已結束;即將開始鍵盤測試。

*68 使外部Cache和CPU內部Cache都工作。

*6A 測試並顯示外部Cache值。

*6C 顯示被屏蔽內容。

*6E 顯示附屬配置信息。

*70 檢測到的錯誤代碼送到屏幕顯示。

*72 檢測配置有否錯誤。

*74 測試實時時鐘。

*76 掃查鍵盤錯誤。

*7A 鎖鍵盤。

*7C 設置硬體中斷矢量。

*7E 測試有否安裝數學處理器。

*80 鍵盤測試開始,正在清除和檢查有沒有鍵卡住,即將使鍵盤復原。關閉可編程輸入/輸出設備。

*81 找出鍵盤復原的錯誤卡住的鍵;即將發出鍵盤控制端口的測試命令。

*82 鍵盤控制器接口測試結束,即將寫入命令字節和使循環緩衝器作初始準備。檢測和安裝固定RS232接口(串口)。

*83 已寫入命令字節,已完成全局數據的初始準備;即將檢查有沒有鍵鎖住。

*84 已檢查有沒有鎖住的鍵,即將檢查存儲器是否與CMOS失配。檢測和安裝固定並行口。

*85 已檢查存儲器的大小;即將顯示軟錯誤和口令或旁通安排。

*86 已檢查口令;即將進行旁通安排前的編程。重新打開可編程I/O設備和檢測固定I/O是否有衝突。

*87 完成安排前的編程;將進行CMOS安排的編程。

*88 從CMOS安排程序復原清除屏幕;即將進行後面的編程。初始化BIOS數據區。

*89 完成安排後的編程;即將顯示通電屏幕信息。

*8A 顯示頭一個屏幕信息。進行擴展BIOS數據區初始化。

*8B 顯示了信息:即將屏蔽主要和視頻BIOS。

*8C 成功地屏蔽主要和視頻BIOS,將開始CMOS後的安排任選項的編程。進行軟驅控制器初始化。

*8D 已經安排任選項編程,接著檢查滑了鼠和進行初始準備。

*8E 檢測了滑鼠以及完成初始準備;即將把硬、軟磁盤復位。

*8F 軟磁盤已檢查,該磁碟將作初始準備,隨後配備軟磁碟。

*90 軟磁碟配置結束;將測試硬磁碟的存在。硬盤控制器進行初始化。

*91 硬磁碟存在測試結束;隨後配置硬磁碟。局部總線硬盤控制器初始化。

*92 硬磁碟配置完成;即將檢查BIOS ROM的數據區。跳轉到用戶路徑2。

*93 BIOS ROM的數據區已檢查一半;繼續進行。

*94 BIOS ROM的數據區檢查完畢,即調定基本和擴展存儲器的大小。關閉A-20地址線。

*95 因應滑鼠和硬磁碟47型支持而調節好存儲器的大小;即將檢驗顯示存儲器。

*96 檢驗顯示存儲器後復原;即將進行C800:0任選ROM控制之前的初始準備。 “ES段”註冊表清除。

*97 C800:0任選ROM控制之前的任何初始準備結束,接著進行任選ROM的檢查及控制。

*98 任選ROM的控製完成;即將進行任選ROM回复控制之後所需的任何處理。查找ROM選擇。

*99 任選ROM測試之後所需的任何初始準備結束;即將建立計時器的數據區或打印機基本地址。

*9A 調定計時器和打印機基本地址後的返回操作;即調定RS-232基本地址。屏蔽ROM選擇。

*9B 在RS-232基本地址之後返回;即將進行協處理器測試之初始準備。

*9C 協處理器測試之前所需初始準備結束;接著使協處理器作初始準備。建立電源節能管理。

*9D 協處理器作好初始準備,即將進行協處理器測試之後的任何初始準備。

*9E 完成協處理器之後的初始準備,將檢查擴展鍵盤,鍵盤識別符,以及數字鎖定。開放硬體中斷。

*9F 已檢查擴展鍵盤,調定識別標誌,數字鎖接通或斷開,將發出鍵盤識別命令。

*A0 發出鍵盤識別命令;即將使鍵盤識別標誌復原。設置時間和日期。

*A1 鍵盤識別標誌復原;接著進行高速緩衝存儲器的測試。

*A2 高速緩衝存儲器測試結束;即將顯示任何軟錯誤。檢查鍵盤鎖。

*A3 軟錯誤顯示完畢;即將調定鍵盤打擊的速率。

*A4 調好鍵盤的打擊速率,即將製訂存儲器的等待狀態。鍵盤重複輸入速率的初始化。

*A5 存儲器等候狀態制定完畢;接著將清除屏幕。

*A6 屏幕已清除;即將啟動奇偶性和不可屏蔽中斷。

*A7 已啟用不可屏蔽中斷和奇偶性;即將進行控制任選的ROM在E000:0之所需的任何初始準備。

*A8 控制ROM在E000:0之前的初始準備結束,接著將控制E000:0之後所需的任何初始準備。清除“F2”鍵提示。

*A9 從控制E000:0 ROM返回,即將進行控制E000:0任選ROM之後所需的任何初始準備。

*AA 在E000:0控制任選ROM之後的初始準備結束;即將顯示系統的配置。掃描“F2”鍵打擊。

*AC 進入設置。

*AE 清除通電自檢標誌。

*B0 檢查非關鍵性錯誤。

*B2 通電自檢完成準備進入操作系統引導。

*B4 蜂鳴器響一聲。

*B6 檢測密碼設置(可選)。

*B8 清除全部描述表。

*BC 清除校驗檢查值。

*BE 程序缺省值進入控制晶片,符合可調製二進制缺省值表。清除屏幕(可選)。

*BF 測試CMOS建立值。檢測病毒,提示做資料備份。

*C0 初始化高速緩存。用中斷19試引導。

*C1 內存自檢。查找引導扇區中的“55”“AA”標記。

*C3 第一個256K內存測試。

*C5 從ROM內復制BIOS進行快速自檢。

*C6 高速緩存自檢。

*CA 檢測Micronies超速緩衝存儲器(如果存在),並使之作初始準備。

*CC 關斷不可屏蔽中斷處理器。

*EE 處理器意料不到的例外情況。

*FF 給予INI19引導裝入程序的控制。



◇備註:診斷卡上顯示的故障代碼僅作為參考,不排除硬體被周遭環境影響導致數據偏離事實。建議用戶在弱磁場環境下使用。

謝謝收看

2020年9月14日

電暖器優缺點比較

   首先得先要瞭解市面上目前的電暖器種類,以及使用最廣泛的款式,瞭解其優缺點,確實瞭解居家環境、坪數、使用空間場所再來下手購買,不僅可以讓電暖器發揮最大功效亦能避免不必要的耗電節省荷苞。



各式電暖器優缺點比較:

  電暖器隨著發熱原理的不同區分為數種,石英管(電熱管)式、鹵素燈、碳素燈式電暖器是台灣特有的機種,歐美多半使用葉片式、日本則以陶瓷式和煤油爐式居多。



石英管(電熱管)式

原理:靠石英管或電熱管通電後散發熱能,為最傳統的發熱方式。

消耗功率:約1200-1500W

優點:價格便宜,體積小。

缺點:發熱管直接外露在空氣中,耗氧度高,不適用於密閉空間,且容易發生危險,遇水會爆炸。


    

陶瓷式

  陶瓷電暖器:是利用陶瓷發熱原理,再藉由風扇吹出熱風可自動調節溫度,長時間保持溫度的穩定性,外型輕巧,適合局部面積使用。

原理:靠陶瓷發熱體發熱,再透過馬達風扇把熱風吹出。

消耗功率:約1200W

價格帶:約800-3,500元

優點:溫度越高消耗功率越小,安全性高。

缺點:出風口較小,需近距離才能明顯感受熱風,使用面積(坪數)最小。

  




葉片式

  葉片式電暖器:最大優點是不耗氧、不產生異味的電暖器,雖然價格國產動輒3000元以上,進口品牌高達5000元以上,但是其效能不但能讓屋內的溫度舒適,也是安全性最高的電暖器機種。

原理:透過機體內的液態油加熱後產生熱能,再藉由自然的熱對流達到暖房效果。

消耗功率:約1500W

價格帶:約3,000-10,000元以上(視品牌與葉片數不同而定)

優點:密閉式加熱,且散發的溫度較低,恆溫,100%不耗氧。

缺點: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感受到暖度。耗電量大,且體積笨重、收放不易。 


   

鹵素燈式

  鹵素電暖器:是利用滷素燈管持續加熱,藉由背面金屬板反射釋放高溫。適合局部面積使用,必須小心使用,避免燙傷。

原理:靠鹵素燈管發出輻射熱,但須間接反射釋放。

消耗功率:約800W

價格帶:約1,000-2,000元

優點:發熱速度快、省電、照射範圍廣、低耗氧。

缺點:不能近距離照射,以免發生皮膚灼傷或曬黑等危險:使用時會發亮,影響睡眠:如同電風扇的造型,但無法拆裝,收放不易。


    

碳素燈式

  陶瓷電暖器:是利用陶瓷發熱原理,再藉由風扇吹出熱風可自動調節溫度,長時間保持溫度的穩定性,外型輕巧,適合局部面積使用。

原理:靠碳素燈管發出輻射熱,去年開始推出的新品。

消耗功率:約800W

價格帶:約2,000-3,000元

優點:發熱速度快、省電,熱效率比鹵素燈式高。

缺點:成本較高

※電暖器使用注意事項

  電暖器隨著發熱原理的不同區分為數種,石英管(電熱管)式、鹵素燈、碳素燈式電暖器是台灣特有的機種,歐美多半使葉片式、日本則以陶瓷式和煤油爐式居多。

‧ 葉片式電暖器強調有烘衣、烘被等功能,但是使用時一定要將衣物掛在專用烘衣架上,不可遮住出風口,並且一定要有人隨時在旁觀察,以策安全。

‧ 使用電暖器時,可在送風區域附近放置一杯水,可以保持房間的濕度;而電暖器和身體的距離最好保持在100公分以上,以策安全。

‧ 因電暖器耗電功率大建議盡量使用獨立插座,避免使用延長線。而在清潔電暖器時,應先拔掉插頭,冷卻後再開始清理,出風口和吸風口可使用中性清潔劑,不要用水直接沖刷機體,濾網須定時清洗保養。

‧ 購買電暖器時,應注意是否貼有「商品檢驗標識」。

‧ 檢視產品使用說明書,並依使用說明書規定方法使用,且應特別注意產品使用說明書所列之警告事項。

‧ 使用電暖器時,勿在密閉空間使用,因部分結構之電暖器會有耗氧之情形,應維持室內適當之通風,以免室內缺氧,造成使用者之危害。

‧ 電暖器出風口溫度較高,應注意避免讓小孩觸碰,以免燙傷。

‧ 除產品說明書指明電暖器具有烘乾衣物之功能外(僅能依所附之烘衣架烘衣),否則不應作烘衣之用途。另切勿在電暖器上覆蓋布料衣物,以防故障或火災發生。

‧ 勿將酒精、燃油、被褥、紙等易燃物品,靠近電暖器,尤須注意和家具、窗簾或布類衣物等易燃材料保持適當之安全距離。

‧ 電暖器之消耗電功率較大,應使用專用插座,勿與其他電器共用同一電源插座組。如需使用電源線組,應注意電暖器之消耗電功率(W),勿超過電源線組之功率容量,以免電源線組容量不足,造成電源線組溫度升高,引起火災。

‧ 鑑於日本最近曾有附遙控功能之電暖器易受其他家電遙控器干擾,致誤觸發電暖器開關,而引火火災之案例,建議消費者不使用電暖器時,應將插頭拔離電源插座,以避免受其他不同電器之遙控器影響而誤動作

謝謝收看

英特爾舊775腳位G41晶片主機板可以裝NVIDIA GTX 1660 super顯卡嗎?

  英特爾G41晶片主機板可以裝NVIDIA GTX 1660 super顯卡嗎?會有相容問題嗎?舊主機板只要是有PCI Express插槽,都可以用nvidia gtx1660 super顯卡,但是G41晶片支援的PCI Expresse規格是舊1.1版,因為gtx1660 super是吃PCI Express3.0的頻寬,所以顯卡效能無法完全發揮,又搭配的G41舊775腳位處理器也是舊型號,去搭配gtx1660 super會有跑不動的情況...所以G41平台搭gtx1660 super可以用但顯卡沒完全發揮效能。

謝謝收看

電腦一開機就螢幕畫面破圖是什麼零組件故障?

   電腦遊戲玩到一半出現亂碼當機,重開機後螢幕有一瞬間會糊掉,再重開機螢幕解析度會調降無法調回去。從裝置管理員發現顯卡被停用,試著更新顯卡驅動仍然一樣,系統重置(reset)後也沒辦法排除。顯卡拔掉後用內顯可以正常開機,解析度就回復正常了,這樣是不是顯卡故障?

  電腦規格i7-8700、技嘉H370主板、DDR4-2666、RTX2070顯卡、電源750W。一般開機就破圖情況,可能會是顯卡或螢幕故障,但改用內顯就能正常顯示畫面,所以是顯卡故障。如果開機會有"不定時"的沒畫面,那壞掉的零組件:主機板、記憶體、顯卡、電供通通都有可能故障。


謝謝收看

RMA退貨流程

  買了商品在保固期內故障,就要找店家或品牌廠商退貨或換貨,而消費者這些處理方式,對原商品製造者來說就是RMA(Return/Reject Material Authorization)退貨授權,RMA退貨流程。

概述

在高科技製造業中有效地對產品退貨進行控制和跟踪有很大的意義。對於一個產品成本從幾元到幾十萬元的工業,管理退貨流程的能力至關重要,缺乏跟踪和控制有可能導致上百萬元的損失。除了由於免費修理非承保產品以及被替換品不退回或亂放給企業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外,也還存在著產品質量和顧客滿意度方面的問題。此外,一個設計和實施很糟糕的退貨流程有可能對企業的績效甚至對企業的未來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為了改進客戶關係,企業對退貨流程的管理越發重視。供應鏈協會在2000年11月發布的新一版SCOR模型(4.0版)中已經增加了退貨流程,從而把供應鏈運作參考模型的範圍延伸到了產品售後的客戶支持領域。管理和控制退貨渠道的關鍵是退貨授權(Return Material Authorization,RMA)流程。在高科技製造業中,產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是企業成功與否的關鍵,顧客需要有一個渠道來退回次品並立刻引起廠商的注意和解決。本文討論瞭如何應用ERP軟件(SAP R/3)對高科技製造業中的RMA流程進行分析和設計。


RMA退貨流程解決方案流程圖

RMA流程涉及退貨過程的物流和與其相關的信息流。退貨物流包括內部物流(顧客退貨),維修週期(包括修理退貨所需的材料),和外部物流(修好的產品)。RMA流程的信息流由所有RMA的狀態組成,包括顧客聯繫日期,運輸信息,退貨接收,維修歷史,報廢零件,替換產品,質量數據等等。RMA流程始於顧客報告製造商關於產品的缺陷或故障。通常在最初的接觸中,廠商會試圖做一些初步的故障診斷看看是否能幫助顧客立刻解決問題。在許多情況下,故障是由軟件問題引起,這些故障通常能通過電話或Internet作出診斷並解決。如果是硬件問題,廠商會指導顧客如何退貨。製造商通常對每個顧客的請求分配一個獨特的數字,以此來跟踪和控制RMA流程。顧客今後就同一產品再與廠商打交道時都以這個RMA號作為參考,企業內部則使用這個數字來收集與這一產品相關的信息。在做了退貨安排,修理完成或替換品發出後,RMA流程就結束了。以上給出了RAM流程的簡圖。

謝謝收看

由一張晶片製程圖片,粗劣看tsmc、GF、intel看晶片製程技術



(上圖)intel 14nm是自家的U,如卡比湖、咖啡湖的自家產品上。

tsmc(台積電)10nm、7nm是代工手持裝置(手機)晶片與AMD、nVidia顯卡..等多項產品上。

GF(格羅方德) 14nm是代工AMD U...等多項產品,圖中未列韓系三星資訊。

  由2017年IEDM(IEDM,IEEE 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s Meeting)由一張晶片製程圖片,看GF(格羅方德)7nm對Intel(英特爾)10nm晶片製程的比較 ,Intel跟GF都會在晶片製程中應用降低電阻材料「鈷」,tsmc(台積電)用最多最新貴森森的EUV製程,GF也有應用,而Intel沒使用EUV製程,由Cell大小來看Intel 10nm製程還是贏了GF 7nm製程。

謝謝收看

最好的Website Planet圖像壓縮工具 - PNG、JPEG圖像格式壓縮工具網頁

   無論您是在部落格發貼圖,還是在您的電子郵件附件發送給他人,如果您是這樣,可壓縮圖像讓您的部落格載入速度加快,並將圖像保持在電郵文件限制大小之內。網路有很多圖像壓縮工具,最好的是Website Planet圖像壓縮工具網頁。 ▼使用容易,訪問Website Planet圖像壓...